薪水,還是“辛”水
很多人剛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都是熱情洋溢、躊躇滿志,但是日子一長,斗志沒了,理想也沒了,就每月盼著發薪水。“看在工資的分兒上湊合干”成了很多人的共識。
一個人的生存總是離不開工作,離不開薪水,但是,如果純粹為了一份薪水而工作,必然是累身累心的。這樣的話,你的工作就成為被動狀態的接受,你就失去了體驗工作快樂的機會,將自己變成了工作的奴隸,即所謂的“上班奴”。
事實上,薪水對一個人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不是迫于生計快餓死了,就不要把薪水當成工作的唯一目的。工作所給你的,除了薪水之外,還有技能的提升、成長的空間、生存的價值以及廣闊的前景。如果你將工作視為一種積極的證明自己的途徑,那么,你就會在工作中得到這樣的滿足感,得到幸福體驗。
閆月明在大學時讀的是新聞專業,擔任校報記者期間發表了多篇優秀作品,并且還在很多知名報紙、雜志上發表過自己的文章。他的理想就是做輿論喉舌,做有影響的大記者。帶著這份滾燙的夢想,畢業之后,他到了北京找工作。
沒想到,北京的競爭比他預想的要激烈得多。閆月明的畢業院校不是太出名,他投給很多大報紙、雜志社的簡歷都石沉大海。眼看著帶在身上的錢已經不多了,他本著先生存再發展的思路,進了一家小雜志社做記者。那是一家并不出名的雜志社,給閆月明的待遇也很一般,但是他相信,自己有本事,能吃苦,眼下的低薪高壓很快就能變成高薪高職。
于是,閆月明拿出百分之百的干勁兒來做這份工作。他勤奮,肯吃苦,不管多小的新聞線索,只要有機會出去采訪,他拿著錄音筆就出發。雜志社經費有限,長途出差的話只能坐火車硬座,資歷深的老記者都不愿意去,他毫不猶豫就出發。采訪時,他不能請速記,結束后只好自己逐字逐句地整理采訪稿。有時候他會在半夢半醒之間整理錄音,神經累得快要麻木。
就這樣,閆月明一干就是兩年。兩年的時間里,他扒過100萬字以上的采訪錄音,發表了三四十萬字的文章。他還練就了驚人的寫稿速度,他甚至可以一邊采訪,一邊用筆記本電腦及時地記錄下被采訪對象的談話和采訪內容,再也不依賴采訪機了。他的新聞稿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比絕大多數的記者都要快。
兩年前還名不見經傳、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的一個新聞菜鳥,轉眼間成了雜志社的香餑餑,還被社長譽為中流砥柱。不但如此,他還成了獵頭眼中的獵物,很多大報社、大雜志社的同僚來他這邊挖角,希望他跳槽過去——薪水已經到了業界最高標準。
可見,一個人應該為了選擇一項事業而工作,不應該為了選擇一份薪水而工作。
不要把薪水看成最重要的。如果你喜歡自己的工作并一直為之努力,一直在進步,你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沒有污點的人生記錄,使你在公司甚至整個行業擁有一個好名聲,良好的聲譽將陪伴你一生。這種工作態度和工作選擇對你而言無疑是一種最大的收獲。
讀心箴言
被迫工作,這大概是很多上班族不幸福的內在原因。不得已去工作,犧牲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去干自己不喜歡的事,這是“上班奴”的精神寫照。這當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那些心態較好,不會太在意金錢而又能干自己喜歡干的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上一篇:莫愁前路無知己
下一篇:虛榮是幸福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