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錢這事,急不來
2011年3月出爐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百度總裁李彥宏成為首名進入該排行榜前百的中國大陸富豪。李彥宏以94億美元身價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95位。這條路,他走了多久呢?
1991年,23歲的李彥宏到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學習。他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語和熬夜編寫程序。兩年后,他去了位于普林斯頓的松下信息技術研究所實習。他很快發現,工業界搞研究和在學校搞研究不同,工業界研究的是實用的東西,學校研究的則是宏觀的、基礎性東西。在實習工作中李彥宏逐漸感到,他的興趣不在學術研究上,而在做實用的產品上。這也讓李彥宏第一次開始思考:自己適合干什么。實習回來李彥宏就不安心學習了。李彥宏決定放棄唾手可得的博士學位,闖蕩工業界。
1994年夏天,26歲的李彥宏進入華爾街一家公司做起了金融信息檢索技術,成為《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人員。在華爾街工作,收入不菲,在一般人看來工作已經很舒服了。但是李彥宏不那么想,他覺得,在華爾街最有前途的是金融家而不是計算機天才,他的興趣和長處只在計算機,自己的前途依然不甚明朗。
摸索著,沉淀著,在華爾街奮斗了3年之后,李彥宏決定離開。他前往硅谷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供職,和首席技術官威廉·張一起開發第一代搜索引擎。在硅谷,他親見了當時最成功的搜索技術公司如何在股市上呼風喚雨,見識了一個每天支持上千萬流量的大型工業界信息系統是怎樣工作運轉,并在這里寫成了第二代搜索引擎程序。與此同時,他也見證了Infoseek后來的每況愈下和慘淡經營,并從中悟出任何一個企業家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必須歷練的謹慎和勤儉。這些心得,無一例外地被李彥宏在1998年寫進了暢銷書《硅谷商戰》,并且將其牢牢地保持在了自己后來的創業歷程中。
但是,那時的李彥宏依然只不過是著名的硅谷中一位并不著名的工程師,雖有做點什么的沖動,空有一腔商戰的熱情,卻不知道怎么付諸行動。到了1998年的夏天,李彥宏應清華大學邀請,回國作了一次技術講座。當時搜狐的一幫員工去聽課,課后這些人鼓勵他:“你有這么好的技術,為什么不回國自己創業?我們搜狐買你的技術!”李彥宏貌似沉靜,實則有些怦然心動,他敏銳地注意到,國人的名片上已印上了e-mail,大街上有人已穿上了“.com”字樣的T恤。后來,幾經輾轉,李彥宏聯系了好友徐勇,一同謀劃回國創業。他們聯系到風險投資商,拿到了120萬美元的投資。1999年圣誕節,李彥宏登上了回國的飛機,和8年前他赴美的日子一樣。之后的故事,人人共知,我們有了今天的“百度”。從回國創業,到大陸首富,李彥宏走了何止10年。他回憶道:“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挺苦的,但年輕時就應該吃苦。”
追求財富的路注定是漫長而艱辛的,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因為年輕,所以成功還在遠處。歌曲里面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也許是5年,也許是10年,甚至20年。只要你永不止息,只要你不斷跋涉,總能找到屬于你的那座金礦。只是,不能著急。凡成大業者都能戒驕戒躁,他們修身養性,控制情緒;他們運籌帷幄,不計較一時成敗得失。能夠忍住眼下的光景慘淡,就能迎來云破天開的那一天。
讀心箴言
事情往往如此,越是著急就越是不成功。這不是冥冥中的什么力量在操控一切,而是因為焦急和浮躁會讓你失去清醒的頭腦,使你無法冷靜地思考和決策。所以,與其焦躁而一無所獲,不如停下來,靜下心慢慢地思考一下自己究竟哪里出了問題。無論你多么渴望爬到山頂,一次也只能腳踏實地邁一步。
上一篇:把你放心上
下一篇:提高駕馭財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