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恕”
什么是“恕”?它與幸福有什么關系?
從字面來看,“恕”就是“如心”,就是“如自己的心”。你肯定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也要推己及人,知道別人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將心比心,把自己渴望的東西與人分享,不把自己討厭的東西強加到別人身上,就是“恕”。
“恕”字最常見的就是與“寬”連用,稱作“寬恕”。我們常常愿意放任自己,卻會把嚴厲的標準強加給別人,這就是不夠“寬恕”。恕之道的精華在于不去計較別人的過錯,對別人造成的麻煩、困難、困擾看淡些。這樣就能讓自己更專注于美好的事、重要的事。
想想看,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在埋怨、嫉恨、報復這些事情上轉圈圈,哪有時間來充實提高自己呢?
科學家居里去世后,有人給居里夫人造了一些聳人聽聞的謠言。對此,居里夫人表現得很鎮靜,不予反擊,只是埋下頭去繼續自己的科學研究。到了后來,就連那些誹謗她的人也感到羞愧,有的還主動請求居里夫人的寬恕。如果她與那些小人斤斤計較,能夠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嗎?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也很明了。如果你在對待他人的錯誤、過失時總是抓著不放,你就會忽略掉他的優點。說不定他是你潛在的貴人,而你這樣近乎固執地針對他,等于過濾掉了可能對你有用的人,也就濾掉了讓自己幸福的機會。相反,如果別人有愧對你的地方,放寬心胸而不去計較,放他一馬,他會加倍感動,擇機報恩。
恕是一種修為,慷慨地成人之美,你樂得結一份善緣。恕是一種態度,大方地給予犯錯者一個微笑,你也會收獲一份感激。恕是一種策略,用一個小小的人情積累一份人脈。能夠靈活運用恕之道的人,會有擋不住的好福氣。
讀心箴言
對于犯了錯的人,只要他沒有犯什么人神共憤的滔天大罪,他又有非常誠懇的悔過心理,我們都應該用寬恕的態度對他,讓他感受到誠意和溫暖,使生活中充滿幸福的感覺。
上一篇:幸福的“三有法則”
下一篇:悅己,偏要悅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