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失敗變為人生的財富
猶太人以其堅苦卓絕的奮斗經歷告訴我們,苦難雖然讓人不舒服,但是如果你把苦難作為自己征服的對象,那么當你戰勝它以后,你就會有一大筆人生財富。每個人都不要抱怨苦難,它是上帝給你的最好的人生財富。
生活在貧困的家庭中,其境遇之悲苦就可想而知了,比這更可怕的是疾病纏身,而且是嚴重的疾病,這才是更要命的事情。本文所述的主人公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不僅沒有被打垮,反而把疾病作為自己的抗爭對手,不僅戰勝疾病,而且成為一個治療醫學專家,并且還獲得了諾貝爾獎。他就是巴拉尼。
1876年,巴拉尼出生于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他的父母都是保守的猶太人。在他幼年的時候,不幸患上了結核病,由于家庭經濟不寬裕,導致他的病沒有被根治,落下了膝關節永久性僵硬癥。這個病折磨得巴拉尼痛不欲生,他的家人也跟著著急。但是這個才7歲的小孩子卻很懂事,他常常寬慰自己的父母說:“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不要為我擔心,我的腿雖然不靈活,但是將來一定能做出一個健康人能取得的成就。”
“真的嗎?”
“真的,你們不是一直教育我要做一個堅強的孩子嗎!”
“那么,你能夠做一個堅強的孩子嗎?”
“放心吧,我不會屈服的。總有一天我要讓人們相信我是一個優秀的人!”
每次父母聽到兒子的這番話,都感覺很欣慰,他們一方面感到高興,另一方面又有些難過,因為對于一個殘疾的兒童來說,他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巴拉尼知道父母的擔心,但是他卻暗下決心,一定要克服身體的缺陷,早日讓父母不再為自己操心。
為了讓小巴拉尼安心讀書,父母每天輪流接送他到學校,一直長達十年。巴拉尼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小學、中學時,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18歲的時候,考入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19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
大學畢業后,巴拉尼在維也納大學耳科診所找到了工作,當了一名實習醫生。巴拉尼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研究所的亞當·波利茲醫生對他很賞識,主動指導他。巴拉尼自己也確立了自己的研究課題,那就是對眼球震顫現象深入研究和探討,1905年5月他的研究成果《熱眼球震顫的觀察》問世了,這篇論文的發表,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標志著耳科“熱檢驗”法的產生。1909年,著名耳科醫生亞當·波利茲病重,他主持的耳科研究所的事務及在維也納大學擔任耳科醫學教學的任務,全部交給了巴拉尼。
繁重的工作擔子壓在了巴拉尼肩上,但他出色地完成了這些工作,在工作之余他還繼續研究自己的專業,1910年至1912年間,他先后發表了《半規管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和《前庭器的機能試驗》兩本著作。191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
一個殘疾人卻能夠取得一個健康的人都難以取得的成績,這本身就已經讓人羨慕不已了,可是當別人問他的時候,他說:“正是因為疾病才讓我有了奮斗的勇氣,只要你下定決心,你一樣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人。”
上一篇:找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下一篇:把幫助別人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