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人留一扇窗,也是為自己打開一扇門
◎適用寫作關鍵詞:寬恕 機會 成全
給人機會,成全彼此
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是的,如果凡事都要斤斤計較,對人發火,那么你的胸懷還能裝的下什么?所以,給人機會,也是善待自己,給別人打開一扇窗子的同時,也為自己的人生開啟了一扇門。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生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即饒恕,寬容。這個故事讓我們懂得了寬容是自古至今一直被贊美的一種美德。一個懂得寬容的人,會受益終生,受人尊敬。寬容是一種境界,寬容是給予,寬以待人,你就多了一扇窗,擁有了一份溫馨,同時凈化了自己。
為人寬容,解人之難,補人之過,諒人之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終生奉行就能贏得友誼。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蔣琬很重道義,氣量寬宏,有著博大的胸懷寬恕他人眼中的“過錯”,給別人機會,善待他人,同時也是為自己創造機會。
上面這個故事,男孩們應該深受啟發。我們要明白,在寬恕別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解放。所以在學習生活中,不要拘泥于一點小事而不休,要有一顆寬恕的心,給他人一個機會,同時也是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機會。
知識窗
仁義胡同簡介
仁義胡同又稱“六尺胡同”,位于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東關大街111號傅斯年陳列館(傅氏祠堂)東臨,長約60余米,寬2米。胡同為青石鋪筑,胡同南首為一木質牌坊,坊上檐下正中為清康熙皇帝題寫的“仁義胡同”。在胡同北首為一影壁,壁為硬山頂,正中書有“仁義胡同”四個金色大字。傅斯年陳列館所處原是傅家祠堂,傅斯年是傅以漸的七世孫,仁義胡同的故事就是由這位清朝的開國狀元傅以漸而來的。
為你支招
那么,男孩們,如何才能保持一顆寬恕他人,給人機會,成全彼此的心呢?
1.少一點計較,多一分灑脫
他人或許因過失犯下了錯,對此,我們要學會給他人改正的機會,少計較,事情過了就算了。每個人都有錯誤,如果執著于其過去的錯誤,就會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懷、放不開,限制了自己的思維,也限制了對方的發展。
2.在別人和自己意見不一致時也不要勉強
任何的想法都有其來由。男孩們,我們要學會了解對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們意見提出的基礎,就能夠設身處地,提出的辦法也更能夠契合對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任何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和體會,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知識和體驗。
3.有寬容之心,但不代表縱容
出現問題時,能夠做到給他人一次機會說明你心胸寬廣,但這并不是縱容,不是免除對方應該承擔的責任。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后果。
上一篇:第十名現象:不要只關注孩子的成績
下一篇:絕望時的抱頭動作是一種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