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出口的拒絕
現實生活中,在成人的世界里,有很多所謂的老好人。“好人”當然是褒義詞,如果是“老好人”,則就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貶義詞。這是因為,老好人有很明顯的性格弱點,那就是不懂得拒絕他人,不好意思說“不”。不得不說,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以拒絕維護自己的權益,保護自己的權利,肯定會處處吃啞巴虧,也會導致自己變得非常被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老好人都很看重面子,他們也就不好意思傷了別人的面子,更害怕得罪人。為此,他們為了讓他人滿意,只能讓自己非常委屈,也常常因為不好意思而接受了別人的請求,卻又因為能力達不到而導致自己無法完成任務,最終還是得罪了人,自己也沒有落得好處。這樣完敗的結局,當然不是好的結局。
不僅成人之中有老好人,很多孩子也不擅長拒絕他人,為此常常讓自己變得被動,也是不折不扣的小好人。實際上,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當個小好人并不好。那么,作為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拒絕,也讓孩子可以在必要的時刻勇敢地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在很多家庭中,如果有不止一個孩子,父母都會要求大的孩子必須禮讓小的孩子。在社會生活中,如果幾個孩子聚集在一起,那么人們也有不成文的規定:大的孩子必須讓著小的孩子。不得不說,這樣的約定俗成對于年紀大的孩子來說是極其不公平的。如果大的孩子自覺讓著小的孩子,那是他愿意。但是如果大的孩子不愿意禮讓小的孩子,父母和其他成人也無權要求大的孩子這么做。試問:當有一天孩子長大成人走入社會,與那些比自己年紀大、比自己經驗豐富的前輩在同一個平臺上大展身手,還會有人讓著他們嗎?當然不會。所以這樣的做法對于小的孩子來說也是極其不利的,很容易讓小的孩子成為小霸王,也理所當然地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讓著他。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誰必須讓著誰。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會為了孩子無私付出之外,沒有任何人應該為孩子無私付出。為此,父母不要過度驕縱和寵溺孩子,既要教會孩子合理保護自己的權益,也要教會孩子努力勇敢地進取和奮斗。
放學回到家里,樂嘉一副悶悶不樂、郁郁寡歡的樣子。媽媽趕緊詢問樂嘉發生了什么事情,樂嘉哇哇哭起來,說:“你肯定會罵我!”媽媽看到樂嘉情緒激動,安撫樂嘉:“不會的,你這么委屈,媽媽為何還要罵你呢!”樂嘉這才抽泣著說:“今天考試,我本來可以考取好成績,但是我的同桌非要看我的試卷,不停地騷擾我,我不好意思拒絕,就把試卷給他看了。結果,老師發現我們的作弊行為,不但狠狠批評了我們一通,還把我們倆的試卷都收上去了,導致我沒有時間檢查。”聽了樂嘉的描述,媽媽真的很想劈頭蓋臉數落樂嘉一通,但是一想到樂嘉已經很難過了,而且此前也沒有教過樂嘉要拒絕別人,為此媽媽按捺住火氣,心平氣和地對樂嘉說:“樂嘉,沒關系,這是一次教訓,教會你要學會拒絕他人不合理的請求。”
樂嘉很困惑,問媽媽:“但是,大家不都說要樂于助人嗎?我怎么拒絕同桌的請求啊,我們平日里還稱兄道弟呢!”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樂嘉說:“這件事情對于你們而言都是一種傷害,所以你要學會拒絕,因為如果你不拒絕,不但害了同桌,也害了自己。除了這樣互相傷害的事情要拒絕外,對于他人的不情之請,也要拒絕。如果他人提出的請求是你無法做到的,也是對于你的生活、學習沒有好處的,你都要拒絕。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幫助別人,對不對?”樂嘉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媽媽繼續對樂嘉說:“記住,要求有合理要求和不合理要求之分,而且你也有權利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是最重要的。不要當老好人,否則就會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知道嗎?”樂嘉當然不能完全理解媽媽的話是什么意思,人生的路還很長,相信他還會有很多的機會領悟這個深刻的道理。
孩子樂于助人當然是好的,但是也不能愛心泛濫、毫無原則成為老好人。很多孩子之所以充當老好人,就是因為不好意思拒絕他人,也害怕自己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如果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后依然懷有這樣的老好人心態,那么他們就會非常被動,導致生活中常常遭遇陷阱。
從深層次的心理進行分析,孩子之所以不敢拒絕他人,也是缺乏自信、過度自卑的表現。因而父母要想幫助孩子改掉不懂拒絕的壞習慣,就要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也要給予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有的時候,父母過于嚴格地管教孩子,也會導致孩子畏畏縮縮,無法理直氣壯地做很多事情。由此可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很多表現,都與父母有密切的聯系。作為父母,當發現孩子行為異常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而是應該首先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和言傳身教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長。當然,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還要為孩子樹立榜樣,以自身行動教會孩子要勇敢拒絕他人,幫助孩子從容理智地面對自己和他人。改變,要從自己開始,要從此刻開始,作為父母,你準備好了嗎?
上一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下一篇:面對外向的老師,如何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