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領導的根基是民眾
思想上尊重人民群眾;感情上貼近人民群眾;
行動上深入人民群眾;工作上依靠人民群眾。
周恩來認為:領導群眾的方式和態度,是要他們感覺不到我們是領導。領導的根基是民眾;領導的力量是團隊;領導的生命是創造;領導的未來是變革。
晏嬰是春秋時期齊國三朝的宰相。他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特別關心老百姓的疾苦。
有一年,齊國一連下了七天大雨,很多百姓的房屋倒塌,無家可歸,饑寒交迫。晏嬰三次請求齊景公給老百姓發放糧食,景公就是不同意,還天天飲酒作樂。晏嬰就把自己家的糧食分給災民,然后去見景公,再次請求說:“現在大雨成災,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可您不去救濟,還日夜飲酒作樂。您的狗、馬都吃著肉和糧食,百姓卻連糟糠都吃不上,所以百姓不愿意有您這樣的國君。我身為大臣,既不能解救百姓苦難,又不能勸阻您貪戀酒色,我的罪過太大了,我請求辭職。”說罷就走。景公趕緊駕車追上去,在路上得知晏嬰把自己的東西都分給了災民,既慚愧又感動,追上晏嬰后向他認錯,請求晏嬰不要辭職。晏嬰返回朝中,景公馬上派出官吏了解災情,發放救災物資。
晏嬰雖然身居高位,卻從來不為自己謀取私利,他住的房子低矮潮濕,還靠近市場,非常吵鬧。景公提出給他換一處大房子。晏嬰推辭說:“我住在市場附近,每天都能買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很方便。”景公笑著問:“你靠近市場,知道什么東西最貴,什么東西最賤嗎?”…晏嬰看到景公對百姓濫施刑罰,動不動就處以砍腳的重刑,沒有腳的人越來越多,以至于市場出現專賣假腳和假腳用的鞋子,就借機規勸景公說:“我當然知道了,現在假腳上用的鞋子很貴,普通鞋很賤。”景公聽了晏嬰的話后,非常窘迫,從此就不再任意施用酷刑。
后來齊景公乘晏嬰出使晉國之機,把他的房子和鄰居的房子都拆了,為他蓋了一座高大寬敞的房子。晏嬰回國后,新房已蓋好,他什么話也沒說,去向景公拜謝,回家后就讓人把新房拆掉,把原來住戶的房子按照原樣蓋好,請回鄰居們。
晏嬰深受百姓愛戴和擁護,他病逝時,齊國上下舉國痛哭。他偉大的仁愛精神和優秀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民眾所敬仰。
上一篇:領導的機警
下一篇:領導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