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脫心靈的枷鎖
楚國有個好吃懶做的人,他整天想的就是怎樣不出力氣,或者少出點兒力就可以揀到大便宜的竅門。他想,養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養魚鷹的人能得到魚,我為什么不養些猴子呢?猴子會采果子!
于是,他弄了一群猴子,把猴子關在一所空房子里,又買了很多裝果子用的簍子,教猴子扛簍子。他手拿皮鞭,嚴加訓練。然后又買了許多果子教猴子裝簍子,哪只猴子偷偷地吃上一口果子,或者把果子碰傷了,他便舉起皮鞭,亂抽一頓。
沒多久,便把猴子們整治得服服帖帖。這時,他把猴子放到山里,去給他采果子。猴子們很馴服,每天早出晚歸,背馱肩扛地給他采來各種各樣的鮮果。他只要把這些鮮果拿到集市上賣出去就行了。從此他的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他每天只給每只猴子一個果子充饑,但是,猴子們勞累了一天,一個果子怎么能填飽肚子呢?猴子們餓得吱吱叫,他不但不給補充,還用皮鞭抽打它們,哪個叫得響,哪個就挨得重。猴子們對主人的苛刻很反感,但誰也不敢吭聲,因為它們都知道皮鞭的味道。
這天,猴子們照常上山去采果子,雖然肚子空空的,但受過訓練,采下果子來,只往簍子里裝,不敢往嘴里放。它們餓極了,主人又不在面前,有一個大膽點兒的,便吃起果子來,其他的猴子看見了,都一直咽口水。后來,實在忍耐不住了,也學著它的樣子吃起來了。
一只野生老猴子看見它們這般模樣,不禁大笑起來:“猴兒們,這都是野生野長的果子,放心大膽地吃吧,看你們被人整治得沒點兒猴性了,吃吧,吃吧?!?/p>
猴子們互相看看,也七嘴八舌地吱哇起來:“這果子不是主人的,誰都可以采,誰都可以吃。”
“主人懶得上山來,他又看不見,咱們放開肚子吃吧?!?/p>
猴子們爬上高高的大樹,撿最紅最大的果子吃起來,一會兒就吃了個肚兒圓。猴子們邊吃邊議論:
“敢情在這山上采果子的權利,不單是只有主人才有呀!”
“我原來還以為是主人養活咱們呢,現在才弄明白是咱們養活他呀!”
“山是大自然的山,誰都可以上山來,果是野生的果,誰都可以摘,他懶得勞動,鞭打咱們給他干活,咱們何必讓他那樣折磨呢?”
“可不是嘛!我們是自找苦吃!”
猴子們長時間挨餓,吃飽后一個個東倒西歪地睡著了。一覺醒來,太陽已經快落山了,簍子里還沒有裝滿呢。一個小猴子說:“今天回去,保準得吃皮鞭。哼!就是吃皮鞭,我也不給他干活了,我要和他講理!”
另一個小猴子說:“主人從來不講理,咱們要不給他干活,他會把咱們再賣掉!”
大伙抓耳撓腮,撲閃著眼皮,一時不曉得該怎樣是好。
還是老一點的猴子精靈,說:“為什么要回去呢?這大山沒有頭,森林沒有邊,到哪里沒有我們吃的果子?生活的路子就在我們腳下,我們應該當機立斷,立刻離開這里!”
那個野生的老猴兒又插話了:“這就對了,走,一塊走吧!”
大伙兒一個個扔掉了手里的簍子,鉆進那無邊無際的山林里去了。那個主人到了晚上,左等右等不見猴子們回來,到山上一看,除了橫七豎八的簍子以外,一個猴兒也不見了。
開始的時候,這些猴子被主人打怕了,所以只好忍饑挨餓,拼命干活,也不敢偷吃果子。最后,在野猴子的開導下,它們終于醒悟,掙脫了心靈的枷鎖,重新回到了大自然中。很多人之所以失敗,就是無法掙脫心靈枷鎖,墨守成規,永遠處在痛苦之中。
其實,你可以當機立斷,運用我們內在的力量,立即掙開消極習慣的捆綁,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投入另一個嶄新的積極的領域中,使自己的潛能得以發揮。
上一篇:擁有智慧的魔力
下一篇:智慧是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