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勇擔風險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的大臣,唐太宗時曾任官累至中書令。貞觀二十三年奉太宗遺詔輔佐朝政。高宗即位后,封他為河南郡公,人稱“河南公”,任尚書右仆射。
武則天是唐太宗的一個妃子。太宗死后,她削發為尼,與青燈佛影相伴。不久以后,被太宗的兒子李治納入后宮。入宮后,她卑辭恭讓,曲意事奉,很快博得高宗的歡心,致使皇后失寵,高宗欲冊封武則天為皇后。
消息傳出后,一些有識之士無不憂心忡忡。曾奉先王遺詔的褚遂良找來了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共謀對策,決定入宮勸阻。但這件事會使皇帝發怒,最先進諫言的人危險最大。
為國事安寧,他們三人爭先提出入宮,大義凜然地承擔風險。褚遂良對長孫無忌說:“您是太尉,是太國舅,如果皇帝聽了您的話生氣了,有所怪罪,皇帝就會有不尊國戚的名聲,這是不可以的,因而你不能先去?!?/p>
這話講得合情合理,既為長孫考慮,又替皇帝著想,讓人無法反駁。隨后褚遂良又對李說:“您是開國元勛,對國家有功,如果事情進展不理想,皇帝動怒,就讓皇帝承擔了凌辱功臣的名聲,這也是不可以的?!?/p>
這話說得入理,既要為國家保護功臣,又不能讓皇帝聲名有損。于是李也不得不聽從。
最后,褚遂良說:“我是個普通人,對國家沒有什么汗馬功勞,只不過因為先帝特殊的恩遇才有了今天。而且在先帝逝世之前,我又親自受命于遺詔。今天的事情,如果我不效力,死后有何面目去見先帝呢?”說完,他深深地作了一下揖,毅然入宮進諫。
高宗出于反對意見的壓力,終因有所顧忌而暫時放棄了這一打算,但后來褚遂良終因反對高宗冊立武后被貶職而死。但其為國事擔憂,為同僚擔險的忠正剛烈之氣為后人所敬仰。
上一篇:蜀雞遇難
下一篇:要勇于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