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指望別人,要靠自己走出困境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困難,面對困難,我們都知道,處于不幸中,垂頭喪氣顯然于事無補,我們要做的,除了坦然面對之外,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當生活的不幸來臨的時候,積極的心態(tài)是一個人戰(zhàn)勝一切艱難困苦,走向成功的助推器。內心不敗,人就不會敗。
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人在遭遇困境時,總想著博得他人的同情和憐憫,因為會獲得他人的幫助,對于這樣的年輕人,我們只能說,他們是永遠長不大的,一個人心智成熟的過程,就是在不斷的自我磨煉中獲得的,一遇到問題就想依靠他人的力量,無法成為獨立的人。
對于年輕人來說,天上掉餡餅的想法一定不能有,年輕人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就必須積極進取,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異想天開的天賜良機上。年輕就是奮斗的年齡,愛默生說:“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奮斗。”
從前,有一位愛民如子的國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深謀遠慮的國王卻擔心當他死后,人民是不是也能過著幸福的日子,于是他召集了國內的有識之士。命令他們找到一個能確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則。
三個月后,幾位學者把三本六寸厚的帛書呈給國王說:“國王陛下,天下的知識都匯集在這三本書內,只要人民讀完它,就能確保他們的生活無憂了。”國王不以為然,因為他認為人民不會花那么多時間來看書。所以他命令這些學者繼續(xù)鉆研。兩個月后,學者們把三本簡化成一本。國王還是不滿意。又過了一個月后,學者們把一張紙呈獻給國王。國王看后非常滿意地說:“很好,只要我的人民日后都真正奉行這寶貴的智慧,我相信他們一定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說完后便重重地獎賞了這些學者。
原來這張紙上只寫了一句話: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這句話教育的不單是以前那個國度的人民,也應該對當代的年輕人有所啟發(fā),只有努力奮斗,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任何投機取巧的捷徑都不是一條正確的路。思想意識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和命運,只要積極進取,從改變自身做起,我們的人生之路才會更加寬闊。“沒有一次爭取是一勞永逸地完成的,爭取是一種每天重復不斷的行動,要一天又一天地堅持,不然就會消失。”哪個成功人士的背后沒有一段艱辛的奮斗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上帝的垂青,不是所有人都是命運的寵兒。只要通過不懈的努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當然,奮斗的道路是艱難的,也許有人奮斗了一生,并未能如愿以償。就像攀登喜馬拉雅山,有的人眼看要到達頂峰了,卻被無情的雪崩所淹沒。可是,這并不能泯滅他們奮斗的足跡。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付出了可能暫時沒有得到回報,但是不付出就絕對得不到回報。
某天,某深山的寺廟里來了一位乞丐,他已經走投無路了,他原本以為寺廟的方丈會給自己一頓飽飯,然而,方丈看到他之后不但沒有表示憐憫,反而告訴他說:“你把這堆磚搬到后面院子里吧!”
乞丐為難地說:“方丈,你看到沒,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磚呢?你如果不想給口飯,那我就走,你直接說就行了,何必這樣戲弄我呢?”乞丐說完,方丈也沒說什么,而是蹲下來,用一只手搬起一塊磚,然后說:“誰說一只手就不能搬磚呢,只不過一次搬動的少,要多跑幾次而已。想做的話,一定能夠做到的。”
就這樣,乞丐聽了方丈的話,但因為只有一只手,他干起活來十分吃力,每次只能拿起一塊磚,在烈日下足足忙碌了四五個小時,才把磚全都搬到了后院。
隨后,面對滿身汗水的乞丐,方丈拿出一條干凈的毛巾給他,讓他擦干凈臉和手,然后拿出一張百元大鈔,乞丐完全沒想到方丈會給這么多,因而連聲道謝。方丈卻面色平靜地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的勞動所得。”
過了幾天,寺廟里又來了個乞丐,只不過這名乞丐四肢健全,方丈讓他將那些磚頭從后院搬到前院,并告訴乞丐說:“你先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子前面的空地上。”這名乞丐聽完方丈的話后,以為方丈是在戲弄他,所以,盡管他四肢健全,他還是不屑一顧地走開了。這時,徒弟疑惑地問方丈:“師傅,您這堆磚到底想放在屋子前面還是后面院子里呢!這可是您前幾天剛剛讓一個乞丐從屋前搬過來的呀!”
方丈笑著說:“這堆磚放到哪里都行,最重要的是必須在乞丐搬磚之后,才能給予他們施舍。這樣他們才能知道不勞而獲并非長久之計,只有依靠自己的勞動賺取收入,才能徹底改變命運。”
幾年之后,有一天,寺廟里突然來了一位穿著考究的先生,出手闊綽,捐了很多香火錢給寺廟。方丈對這個人表示了感謝,這個人卻說:“師傅,是您讓我有了今天,該是我感謝您才對。”這時,方丈才看到這個人有一只西服的袖洞里是空的。原來,這就是當年在方丈的教誨下搬磚的獨臂乞丐,如今的他已經小有成就,徹底改變了命運。
在這個事例中,方丈無疑深謀遠慮,他正是靠那堆磚,來點化每一個前來乞討的乞丐。那個最終僅靠著一只手成功把磚搬到后院的乞丐,如今憑著一只獨臂打出了人生的新天地。但是后來的那個身體健全的乞丐卻不屑于搬磚,只想著不勞而獲,人生的悲慘也可想而知。
人們常說,救急不救窮,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一個人非常貧窮,那么他一定是懶惰的,對于這樣不積極面對生活的人,暫時的幫助于事無補。相反,急需用錢的人往往是因為遇到了突發(fā)的事情,一時之間資金周轉不靈。這樣的人平日里非常勤奮刻苦,日子總不至于過得太差。幫助他們渡過暫時的難關,他們很快就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改善生活的局面。這樣的幫助,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看到這里,聰明的讀者一定會意識到,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首先要自立自強。有些人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努力,把自己弄成苦大仇深的樣子,是毫無作用的。相反,只有在厄運面前自強不息的人,才值得每一個人都伸出援手,幫助他共渡難關。
上一篇:創(chuàng)造機遇,年輕人要學會做自己的伯樂
下一篇:劣勢與優(yōu)勢之間,只差一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