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真正融會貫通
中國臺北高聳入云的101大廈是世界最高的大廈。有人說:探索中國臺灣石化大王王永慶的理念和思想,有如登上101大廈,頓時給人以101的心情。
在王永慶的帶領下,“臺塑集團”走出了一條中華民族自己的工業化道路:即一個偶然的事件催生了一個塑膠加工企業;一個單個的塑膠加工企業又整合了一個石化產業;而一個單個的石化產業徹底改變了中國臺灣的石化事業。
到了今天,王永慶的臺塑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臺灣企業的典范。臺塑集團的發展源于王永慶的“夢想”。臺塑集團的“夢想”是永續經營。為了實現企業的永續經營,臺塑集團的經營準則是:“企業永續”以“人心永續”為前提;“人心永續”以“責任永續”為根基。
其中,前者是果,中者是因,后者是方法。王永慶的企業精神是:“勤勞樸實,止于至善。”根據王永慶對于中國臺灣社會的理解,他認為:唯有勤勞樸實,才能在艱苦環境中活下去;唯有止于至善,才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唯有將企業做強做大,才能對社會有更大貢獻;唯有對社會有更大貢獻,臺塑才能實現永續經營。
勤則壽,逸則夭。作為中國臺灣企業領袖的王永慶,他治企業的理念不是局限自己的一個企業和中國臺灣的企業,而是在思考日美歐企業以后得出的。
王永慶說:日本的紡織業在國家優惠政策下迅速崛起,領先世界各國近一個世紀。但是今天,這些大紡織公司已經在不覺中衰敗了。究其原因,當企業發展到某一階段時,其領導層因為有所成就而趨于安逸。
而日本汽車公司不同,又要領先世界一個世紀。原因就是始終保持一種責任意識。如,豐田公司的領導者、現任總經理第一天到豐田總部報道時,原任總經理就會毫不客氣地對他說:“如果你心不在焉,豐田就會垮掉。”
在談到臺塑集團具體經營理念的時候,他總結一生經驗說:“企業文化的形成,可以說是由理念長期孕育而成功。而臺塑集團的經營理念,歸納起來就是:以勤勞樸實的態度,針對企業經營上所涉及的各個環節,都能夠追根究底,點點滴滴地追求一切事物的合理化,并且以止于至善作為最終的努力目標。”
所以,臺塑集團強調責任心管理。把責任心作為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把管理者的言行是否合乎“責任”,叫做合乎理。所謂“管理能力”,就是指“檢討”與“改善”的能力。在臺塑集團,只有各級管理人員切實負起責任,臺塑集團才能實現“清理管理異常或死角”的目標。
即有異常就及時清理,沒有異常就看看怎么發現異常。如此反復,日新又新,造就了一套合理化管理模式。因為管理靠責任,發現異常更靠責任。所以,王永慶責任心管理又叫“創心”管理。“創心”支撐著他的合理化“H理論”。
“每思吾身,謹言慎行,習勞則神欽”,是王永慶的座右銘。他是臺塑集團的風險承擔者,也深感自己的權力和責任。所以,在他90歲高齡的今天,仍然就某些理論問題咨詢身邊和海外的專家學者。
臺塑集團的“企業永續”以“人心永續”為前提,“人心永續”以“責任永續”為根基的經營準則和“勤勞樸實,止于至善”的企業精神,體現了我國幾千年“人本位”“心本位”的思想和社會價值觀。
它再一次向人們說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不是過時了,而仍然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臺灣“企業領袖”王永慶企業經營的秘籍,就在于他真正把握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在企業經營中做到真正的融會貫通。
上一篇:做一個有氣節的人
下一篇:再苦再累都不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