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東與樹木相伴
2007年3月,榮獲“全國造林綠化標兵”稱號的張正東,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親切接見。
全國造林綠化標兵、臨澤縣林業局副局長張正東扎根林業戰線15年,與風沙抗爭,與樹木相伴,用青春和汗水譜寫著一曲永不褪色的播綠之歌,被老百姓喻為瀚海播綠舟。
在北京開完會的時候,參會人員有的去了長城,有的去逛故宮、公園,而張正東直接回到造林綠化現場。朋友們說:“你傻呀,出去了干嗎不好好玩幾天再回來。”
可他卻說:“現在正是造林的最佳時節,如果錯過了,成活率就無法保證……”
可以說,他整天奔波在造林現場,想得最多、做得最多的就是確保每一棵苗木栽下去就能成活。在林業戰線時間長了,張正東和樹木的感情也越來越深,他覺得每一棵樹就是一個生命,就像自家的娃娃一樣,樹木在生長,它是有情的,它的生態效應、社會效應、經濟效應和體現在社會上的價值都是非常高的。
有時候看到一些樹木因為管護不當導致死亡,張正東的心里也像針扎了一樣難受;同樣,看到自己親手參與栽植的樹苗一棵棵長成綠海一樣,對他這個林業人來說,自然是莫大的欣慰。
位于扎爾墩灘的5000畝紅棗長廊,是當年臨澤縣實施的一個大型造林綠化項目。項目劃分給一些私營業主實施,由縣林業局具體負責規劃、設計、現場監理、技術指導等工作。從前一年的9月到現在,張正東幾乎每天都要來這里一次。
私營業主劉德山對張正東充滿了感激:“人家張局長和我們的造林工人一起干活,一起栽樹,如果沒有他的技術指導,恐怕我們栽的樹活不了多少。”
張正東相繼負責完成了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重點公益林、防沙治沙、濕地保護等多項林業工程。
張正東的踏實、敬業與干勁被周圍的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縣林業局林果中心主任竇長軍說:“張局長吃苦精神比較強,不論是什么工作、什么時候,他都能和我們一起工作,堅持在造林工程的第一線,對所有的事情都能親自到現場上考察得到第一手資料。”
縣林業局工人雷小英說:“他代表著我們林業群體的一種愿望,我們身邊能有這樣好的領導,都比較心服。”
數據顯示,建國初期,臨澤縣森林覆蓋率不到5%。到2007年,該縣森林覆蓋率已達到12.6%。大規模的造林綠化使昔日黃沙翻飛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一片片綠洲,縣境內已呈現出沙退人進的喜人局面……
在這些成績里,張正東個人的綠化工作雖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許顯得微不足道,然而正因為有無數個像他這樣信念堅定的林業工作者的無私奉獻與執著追求,我們的熱土才會變得如此綠蔭蔥蘢。
上一篇:寄托相思的紅豆樹
下一篇:徐秀娟為丹頂鶴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