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思路“追”著走
——對孩子進行有意注意力訓練
前面,我們已經談到有意注意的概念,并進行了一番闡述,對于孩子來說,在他們成長的早期對他們進行有意注意教育尤為重要,因為此時注意力集中的習慣容易被養成,注意力不集中也易在這一時期形成。注意力在活動中表現,也可以在活動中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提高。在談到如何訓練孩子的有意注意前,我們先來看看下面一個案例:
一天,丁丁爸爸的同事來家里和爸爸探討工作上的一些問題。這位叔叔來了后,就和爸爸一起進了書房,爸爸興致勃勃地與朋友談論工作。正當討論進行得最激烈的時候,媽媽端進去一盤蔓越莓味的餅干。爸爸一邊講著一邊把餅干送到嘴里。
吃完后,這位叔叔問爸爸:“你吃的餅干什么味道的?”
“是什么味道的啊?”爸爸問。
“蔓越莓味道的呀!”媽媽在屋外說。
“啊?我真沒注意。”
這里,爸爸之所以沒有注意到餅干的味道,就是因為這不是他當時在意的問題。可見,不管要注意什么,首先你都要主動去注意,只有“有意注意”,才會真正注意到。如果事先媽媽說餅干是蔓越莓味道的,爸爸就會有意地注意到。這種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形式,服從于一定的活動任務,并受人的意識自覺調節和支配。
其實,做任何活動,除了一些必備的知識經驗、能力等基本條件外,還需要一種精神上的準備和堅持到底的品質。不論從事什么活動,不論你有多喜歡一項活動,你都會經常遇到一些使你不感興趣又必須要做的事情。此時,你就必須進行有意注意,迫使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這些活動上來。只有你有意去注意這些事物,你才能獲得你想要的東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中度過的,在學習過程當中,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有趣的。有的內容比較枯燥,有的問題比較困難,只靠無意注意無法進行學習。所以,只有加強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孩子學得必要的知識。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意注意的另外一個特點是要費一定的努力。有的孩子雖然對學習目的和意義也有一定的認識,但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比較差,不能靠自己的意志努力堅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他們常常經受不住外界條件的引誘和干擾而分散注意。例如,有的孩子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聽到別的孩子在窗外游戲嘻笑的聲音時,以及受到外界刺激因素的引誘和干擾時,不能靠意志努力有意地集中于做作業上,以致不能完成作業。
因此,父母就需要在日常生活對孩子進行有意注意力的訓練。以下是幾點要義:
1.幫助孩子理解活動目的,培養有意注意力
孩子對活動的目的和意義理解越深刻,他完成任務的意識也就越強烈,在活動的過程中,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維持的時間也就越長。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訓練孩子帶著目的去自覺地集中和轉移注意力。如問孩子“媽媽的衣服到哪去了”,或者是讓孩子畫張畫送給爺爺奶奶做生日禮物。這樣有目的地引導孩子學會有意注意,逐步養成圍繞目的,自覺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2.提高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引起注意的關鍵。沒有興趣的注意力是枯燥的,也是沒有效果的。如果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原因有很多,如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學習難度大或者在不喜歡該科目的老師等,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排除,并幫助孩子重新挖掘學習興趣,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著重分析。
3.可有計劃地給孩子布置學習任務
在布置學習任務時,要提出一定的要求,使他們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但是又有一定困難的作業中培養和鍛煉自己的注意力和意志力。
4.排除不必要的干擾
不管做什么事,都會碰到不必要的干擾。這時候,如果你希望孩子把注意保持在活動任務所要求的事情上,你就必須采取一些特別的行動來消除或減少外界刺激物的影響。例如,告訴孩子把分散注意的物品拿開;把學習的地方收拾整齊;設置好學習環境的照明條件;降低干擾聲音的強度,等等。干擾的事物越少,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越集中。
總的來說,對孩子進行有意注意力訓練,是提升孩子注意力的重要方面,應當引起我們家長的重視。
上一篇:讓對方更愿意考慮你的觀點
下一篇:輕松隨意的記憶容易出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