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固執當作執著
大圣人孔子曰:“毋喜、毋必、毋固、毋我。”在這四個“毋”中,固執是最最要不得的。生活中,常常有人自夸執著。殊不知,很多時候,人們都分不清執著和固執。雖然這兩個詞語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卻大相徑庭。執著是一種可貴的堅持,最終會有所收獲,但是固執則是一種偏激的堅持,往往是因為心理狹隘導致的。
如果一個人很固執,他往往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或者建議。他始終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如此一來,他所犯的錯誤就沒有改正的機會,最終可能釀成大錯。孔圣人說的四個不要,不固執是中心。執著的人不會輕易放棄,但是能夠聽進去別人的金玉良言;固執的人全都是死腦筋,總是想把自認為對的事情灌輸給別人,而毫不在乎別人的所思所想所感。因此,固執的人不但自己活得累,也會令身邊的人疲憊不堪。
現代社會是多元社會,很多事情的解決方案都與以往不同。因此,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死鉆牛角尖的人肯定會吃虧。固執的人往往特別看重自己的尊嚴,有的時候,為了維護那可憐的尊嚴,他們寧愿付出比變通大得多的代價。或者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他們也不會認錯,而總是把一切勸他變通的人和話都視為別有用心。在生活和工作中,這樣的人其實很多。他們總是愛表現得特立獨行,以此吸引別人的眼球、博得別人的注意。對于這樣的人,我們可以繞道而行,因為與他們爭論毫無意義。當然,也正因為認識到固執的惡劣影響,我們自己千萬要時刻自省,不要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一個固執己見的人。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沒有完全的自由,因為人不可能脫離其他個體獨自生存。所以,我們不但要贏得別人的尊重和理解,也要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諫如流地接受別人的合理建議。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這種心理迫切希望得到滿足。所以,不管什么時候,不管是占理還是不占理,我們都要學會給別人留有余地,也給自己留下回旋的空間。這與圓滑、世故無關,而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上一篇:別張揚,做人要低調
下一篇:努力在不公平的人生中找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