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灼見出自實踐
那是在很久以前,滄州南部有一座臨河寺廟,廟前有兩尊面對流水的石獸,據說是“鎮水”用的。
有一年,暴雨成災,大廟山門倒塌,將那兩尊石獸撞入了河中,廟僧一時無計可施。
10年后,廟僧打算募金重修山門時,才感到那對石獸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尋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東流,石獸理應順流東下,誰知一直向下游找了5公里,也不見其蹤影。
這時,一位在廟中講學的先生提出他的見解:“石獸不是木頭做的,而是由大石頭制成,它們不會被流水沖走,石重沙輕,石獸必然在掉落之處朝下沉了,你們往下游找,怎么能找到呢?”
旁人聽來,言之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話:“依我看卻不是這樣。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應求之于上游。”
眾人一下子全愣住了:“這可能嗎?”
老兵解釋道:“我等長年守護于此,深知河中情勢。那石獸很重,而河沙又松,西來的河水沖不動石獸,反而把石獸下面的沙子沖走了,還沖成一個坑。”
老兵繼續說道:“時間一久,石獸勢必向西倒去,掉進坑中。如此年復一年地倒,就好像石獸往河水上游翻跟斗一樣。”
眾人聽后,佩服至極。尋找者依照老兵的指點,果真在河的上游發現并挖出了那兩尊石獸。
石獸逆流而上,實乃一個沉甸甸的忠告:別過于信賴常識常理,它們并非適用于任何場合。想有不為俗見所左右的獨立意識,必須別具慧眼。
而那位守河堤的老兵就是這樣一個聰慧之人。他的目光不僅搜索河面,而且透過水流看到了河底,看到了河底石獸的動態和“活動軌跡”。
上一篇:生活需要有創意
下一篇:積極地面對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