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
想一尺不如行一寸。
人的計劃再多,不落實到行動上,就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行動才能縮短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只有行動才能把計劃和理想變為現實。三思而不后行,想得再多也只是空想。人要有點“野心”,這是做事的前提,它會促使你將“心動”轉化為“行動”。
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它們是好朋友,馬在外面拉東西,驢子在屋里推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從長安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經。
17年后,這匹馬回到磨坊會見驢子朋友。
驢子感慨地說:“老兄,這么多年你做成了這么轟動的一件事情,真了不起啊,我是連想都不敢想!”
馬說:“老弟,其實我們走的距離是一樣的。你在這里轉圈拉磨是走,我在外面朝著目標也是走。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師有一個共同的‘野心’,就是無論如何也要完成取經的任務,所以能夠鍥而不舍、百折不撓地前進,最終完成了這千秋偉業。”
這個故事是個寓言故事,但形象說明了具有“野心”,就能夠挑戰自我,變“不能”或“不可能”為“可能”或“能”。
很多人在做事前,總會因害怕困難或失敗,沒有信心,顧這顧那,不敢去做,更別提有什么“野心”。
野心是什么,“野心”也是目標的一種,是理想,是夢想。有“野心”的人,往往具有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旺盛的不服輸的干勁,有“野心”的人,不怕風險,知難而上,歷經人生考驗關口,永不退縮,直至走向成功。
“野心”不是自不量力,不是“老子天下第一”。正常的“野心”是催人奮斗的前進動力。
做事情要有點“野心”,不要害怕“野心”的存在,“野心”不等于“貪心”,“野心”可以成就人的事業,而貪心最終會害了自己。
上一篇:《酷愛下棋的留守?》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金嘴鳥》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