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秤”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最不準的就是人心中的“秤”,心中的“秤”雖看不見,卻時時起著作用,尤其是稱量自己的得失。
現實中的“秤”少了顆砝碼,不是主要問題,抓緊買來補齊就是了,可是人心靈的“秤”,如果缺了砝碼,卻不是用錢就可以立刻買來的。人要讓心靈的“秤”不失衡,保持公正,也許需要一生不停地校正和修煉。
西方有個很著名的故事:
一位面包師傅常到隔壁農場買牛油。面包師傅發現每購回15公斤重的牛油塊,對方都短斤少兩。一開始,面包師傅不說什么,但問題一再出現。他終于忍無可忍了,將農場主揪去見法官。
法官問農場主:“您沒有磅秤嗎?”
農場主看起來很鎮定:“有的,但我少了幾顆砝碼,重量不齊。”
“那您又如何能稱出牛油塊的重量呢?只是憑感覺估計嗎?”
“實話跟您說吧,法官,我的磅秤根本不需要砝碼。”
“這怎么可能?”
“事情是這樣的,當面包師傅到我農場買牛油,我也決定采購他的面包。而且,每次就用他送來的15公斤面包當作砝碼,稱出等重的牛油回賣給他。如果他不服,認為我欺詐,這不是我的錯,是他的錯。”
引起這場訴訟官司的根源找到了,問題出在原告面包師傅身上,是他一次又一次在售出的面包上做手腳,短斤少兩,才導致了農場主賣的牛油也短斤少兩,結果原告反成了被告。
人的心就是一桿秤,人要做有良心的事,不能做缺了德的事。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不希望“吃虧”,可是,有一些人在希望自己不吃虧的同時,卻從不想一想自己是否讓別人得到“公平”的待遇。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
上一篇:《心中“有路”,腳下“無路”》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心病》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