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簡單生活
簡單是一種生活的藝術與哲學。簡單的生活,也能詮釋幸福。
許多人為追求舒適的物質享受、受人追捧的社會地位、顯赫的名聲等,把自己變得庸碌而煩亂;好些年輕人追求新潮、時尚,使自己被欲望所束縛,其中的根源,就是對物質享受的追求和對社會地位的尊崇。于是,人們拼命打工,或投機鉆營,應酬、奔波、操心……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很難再有輕松地躺在床上讀書的時間,也很難再有與三五個朋友坐在一起“侃大山”的閑暇,甚至會忙得忽略了自己孩子的生日,忙得沒有時間陪父母敘敘家常……
這樣的生活讓我們失去了簡單的快樂,在復雜的社會中失去了自我。
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先生,在日記本上記下了這段文字:
“如果我可以從頭活一次,我要嘗試更多的錯誤,我不會再事事追求完美。我情愿多休息,隨遇而安,處世糊涂一點,不對將要發生的事處心積慮地計算。可以的話,我會去多旅行,跋山涉水,更危險的地方也不妨去一去。過去的日子,我實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過清醒了。如果一切可以重新開始,我會什么也不準備就上街,甚至連紙巾也不帶一塊。如果可以重來,我會赤足走在戶外,甚至整夜不眠。還有,我會去游樂園多騎幾次木馬,爬上山頭多看幾次日出,和公園里的小朋友玩耍……只要人生可以從頭開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他是個地地道道、徹頭徹尾的商人,畢生奮斗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中,弄得自己心力交瘁。為此,他總是能找到借口自我安慰:“商場如戰場,我身不由己,我身不由己呀!”
直到臨終前,老先生才徹底覺悟,生活不需要很多錢,簡單生活,讓自己快樂才是最珍貴的。簡單生活并非物質的匱乏,但一定是精神的自在;簡單生活也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心靈的單純。回歸內在的真實,才是真正的富足。
簡單的生活是快樂的源頭,它讓我們回避了外物的煩惱,也為我們開闊了自由施展的空間。
“簡單生活”并不是要我們放棄追求,放棄勞作,而是說要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本質和重心。簡單生活不是自甘貧賤。你可以開一部昂貴的車子,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簡化。一個基本的概念在于你想要改進你的生活品質。關鍵是誠實地面對自己,想想生命中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其實簡單是一種生活的藝術與哲學。簡單生活是簡單主義者的生活選擇,無論是田園隱居,還是返璞歸真,抑或自愿選擇清貧如洗。需要提醒的是:“自愿”簡單只是途徑,而不是目的。
首先是外部生活環境的簡單化。當我們不需要為外在的生活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的時候,也就為內在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與平靜。對于內在生活的調整和簡單化,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我的本質。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人的身體和精神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當身體被調整到最佳狀態時,精神才有可能進入輕松狀態;而當人的身體和精神進入佳境時,人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
有些人倡導過一種“簡單的生活”。他們試著離開汽車、電子產品、時尚圈子,看能不能活得快樂。這被稱作“草根運動”。他們強調簡化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拋棄物欲,而是要把分散在身外浮華物上的注意力轉移出一部分,放在人的精神上和心靈情感上,從而過一種平衡和諧從容的生活,做一個真正有感知力的人,實質上也是提升了生活品質。
也許今天我們所說的“簡單”,應該是帶有后現代的意味,在時代的進步中,我們不需要再受清貧。由文化反思所帶來的對“苦行僧”式的生活追求,并非我們今天所提倡的簡單生活,肉體上的磨煉和精神上的充實,應該是同步的。
我們現在所追求的簡單,指的是有快樂意義的生活,真誠、和諧、悠閑且幸福。一個清潔工和一個公司總裁同樣都可以選擇過簡單生活;一個隱居者和一個百萬富翁同樣都可以簡化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樂趣;一個8歲的孩子和一位耄耋老人,如果認同簡單的做法,他們也同樣可以更充分地吸取生活的營養,快樂地生活。
學會給自己減負,摒棄復雜,過簡單的生活,也能詮釋幸福。
上一篇:轉念便是轉彎,轉彎便有出路
下一篇:還自己一顆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