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放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放棄,對心境是一種放松,對心靈是一種滋潤,它驅(qū)散了烏云,它清掃了心房。
世間有很多事情難以預(yù)料。親人的離去,生意的失敗,感情的破裂……都會讓很多人痛不欲生。有時候,當你正春風(fēng)得意的時候,卻會突然發(fā)生一些令人大失所望的事情;當你正想著要好好努力掙錢的時候,突然之間的意外之財從天而降,讓你不知所措。面對大悲和大喜,人們往往很難做到從容地面對意外,所以各種煩惱接踵而至。
事事都不能放下,眼中的生活是灰色的,無時無刻不在煩惱著、不在擔(dān)憂著;反之,對煩惱能放得下的人,眼中的生活是彩色的,失去對他們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凡事不會時時刻刻抓在手中。后者拿得起,放得下,所以輕松;而前者拿得起,放不下,所以沉重。
多年前,馬來西亞有一家鋼鐵廠經(jīng)營不景氣,虧損高達15億元。廠長找到華裔企業(yè)家謝英福,請他擔(dān)任公司總裁,他不假思索地答應(yīng)了。在別人看來,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鋼鐵廠債重難還,而生產(chǎn)設(shè)備又落后,員工精神渙散,這是一個巨大的洞,根本無法填平的洞。
面對種種議論,謝英福卻坦然地對媒體說:“當年我來到馬來西亞時,口袋里只有5元錢。如果我失敗了,那就等于損失了5元錢。”
年近六旬的謝英福從別墅里搬出來,住進了那家破敗的鋼鐵廠。三年后,工廠起死回生,開始大量贏利。
得失只在五元錢!這是一種勇氣,一種超脫。
仔細想想,得與失真的沒有那么重要。我們應(yīng)該有這樣一種態(tài)度:得到不要太過欣喜,失去也不要太過悲傷。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就行,如果一定要把失去的事物看得很嚴重,就會活得很痛苦。能夠做到心無旁騖,你活得也不會那么累了。丟掉過于沉重的包袱,丟掉曾經(jīng)的過往,不害怕失去,便能獲得一份心靈的寧靜。拿得起,放得下,這才是智者所為。
人的一生很短暫,放棄其實是為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棄一些對你而言并不重要的東西,其實不難。貪婪會給自己帶來壓力、痛苦、焦慮和不安。什么都不愿放棄的人,結(jié)果往往什么也得不到。
我們總以為放棄之后,我們會失去更多,而事實卻不是這樣。放棄并不等于失去,放棄了某個東西,或許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另一個東西,還有另一種心境——精神層面的輕松。
人該有對新生活的憧憬,有勇敢地放棄痛苦生活的灑脫。在放棄之后,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身輕松,太陽是全新的,外面的世界是全新的,那些舊的陰霾都已經(jīng)消散,迎接你的是美好的明天。
放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放棄,對心境是一種寬松,對心靈是一種滋潤,它驅(qū)散了烏云,它清掃了心房。有了它,會迎來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會陽光燦爛。
上一篇:放棄是為了作出更好的選擇
下一篇:放慢腳步,路有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