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控制住自己的壞脾氣
古代有位將軍,行軍打仗本事一流,他的聲名傳遍國內國外,但這位將軍脾氣不好,為人暴躁,得罪過不少人,犯了不少錯誤。這一天,將軍請教一位有名的禪師,禪師說:“我想這件事不用我再給你提點,你應該改掉你的脾氣。”
“可是,我的脾氣是天生的,根本改不了!”將軍說。
“既然是天生的,一定時時刻刻都在你身上,現在請你把這脾氣拿出來給我看看。”
“現在拿不出來,但我一與人爭執,它就出來了。”將軍說。
“既然不是時時刻刻拿得出來,那就是你自己控制不住,不能把責任推給上天,你現在和我說話能夠心平氣和,為什么與人爭執的時候不能呢?”
將軍被禪師數落一頓,終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此后,他的脾氣越來越好,終于控制自己的脾氣。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故事里的將軍認為脾氣是天生的,只能煩惱不能改。每個人都有天生的脾氣,特別是在復雜的情況下,人容易激動,這時就會把脾氣暴露無遺。好的脾氣會給人帶來益處,壞的脾氣卻可能成為一個人的弱點,給人帶來災難。
人生的關鍵在于選擇,命運的關鍵在于性格。明智的人善于選擇,也明白個性的重要,所以修身養性歷來為人稱道。什么樣的個性最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些性子非改不可,如果不加以控制,任性使氣,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在故事中,禪師說沒有東西是改不掉的,所謂改就是控制。只要能夠時時警惕自己,常常反省自己言行上的過失,并在生活中對自己的脾氣加以節制,至少能夠克制它的危害。
人都有任性的一面,由著性子最舒服,控制性子就像給自己戴了個腳鐐,所以,世界所有事中,為難自己是最難的。但是,你不去為難自己,自然有人要為難你,與其等到大難臨頭才后悔,不如在一開始克制住自己的脾氣,實現心靈的良性循環。
19世紀是英國的“日不落時代”,那時英國在位的女王是維多利亞,她是帝國的擁有者,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她的丈夫叫阿爾伯特,是一個性格溫和的男人,一直全心全意地愛護、輔佐維多利亞女王。
夫妻之間難免產生不和,皇室夫妻也不例外。維多利亞女王從小性格高傲,天生的地位使她做什么事都很傲慢,連對待自己的丈夫,也常常擺出女王的架子。阿爾伯特決定給女王一個教訓。
這一天,他們又因為小事發生爭吵,阿爾伯特親王把自己關在房里,反鎖房門。晚上,女王來敲門,倨傲地說:“快點給英國女王打開房門。”
阿爾伯特親王沒有理會,在書桌旁看自己的書,維多利亞女王一個人站在門外,反思良久,才輕輕敲了敲門。親王問:“誰?”女王說:“是我,你的妻子維多利亞。”
門開了,面帶笑意的親王站在女王面前。
作為“日不落帝國”的女王,維多利亞身份尊貴,沒有人能夠拂逆她的性子。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卻用溫和夾著嚴厲的手段提醒她:在別人面前,你是女王;在丈夫面前,你是妻子。一個妻子對待丈夫應該尊重,即使她是一位女王。女王很聰明,馬上更改了自己的稱呼,可見,沒有改不掉的脾氣,只有不愿戒掉的心性。
雨果說:“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己揭下面具卻是一種勝利。”在別人指出自己失誤的時候,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更要及時改正這個錯誤,這就是聰明。而那些不待他人指出,就已經能察覺自己的毛病,努力加以改善的人,則是智者。
性格決定命運,而我們的心靈可以決定自己的性格。也許我們的努力不能改變個性的內核,但至少能夠修剪它的枝蔓,讓它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給自己和他人以陰涼,而不是荊棘。修身養性,牢牢控制自己的個性,就是抓住命運的關鍵。常常檢討自己,修正個性上的缺失,就是最大的修行,這是每個人都應該領悟的道理。
上一篇:接受寂寞,才能享受寂寞
下一篇:放下架子,做個和善親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