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會喜新厭舊,不停奮斗——多巴胺(Dopamine,“興奮素”)
當人期待收獲、獎賞和好處,感到勝利在望的時候,身體內的多巴胺水平就會升高。所以很多人即便不十分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并不再需要為錢工作,還是不停地工作,就像體內安了停不下來的發條一樣。這在很多企業家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表面上看是十分進取,不停地設立新的目標,達到后又開始新的奮斗,實際上是多巴胺使然。也因此,很多企業家因過勞而英年早逝。
這讓我想到一個科學實驗:大白鼠被連接到電刺激愉快中心,它只要一踩電桿,就會分泌多巴胺,感到興奮,所以大白鼠就不停地踩電桿,不吃、不喝、不找伴侶,直到死亡。
很多人也是這樣,有時即便這種獎勵和回報是虛無的,人們也樂此不疲,比如打游戲上癮。
大腦對容易得到的東西,興奮程度很低,所以人會不斷尋找新的可能——得到獎勵、好處或成功,以激發自己的熱情,所以人的本能都是喜新厭舊、見異思遷。
小的回報激發少量多巴胺;大的回報激發大量多巴胺。所以,當孩子被倒下的汽車壓住時,媽媽能夠把車抬起來救孩子。
科學家還做了一個實驗:
如果猴子做對事,就獎勵它吃菠菜,這時,它的多巴胺就會升高。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如果猴子做對事,就獎勵它喝果汁,多巴胺會更高。但持續給果汁,猴子的多巴胺很快就降低了。
有趣的是,當猴子再做對事時,又換回菠菜做獎勵時,它變得非常憤怒,會拿起菠菜打研究人員。這就幫我們了解了這樣一個事實;當我們對一個人好,他會習以為常;一旦不再對他好,他就會不高興。當然,別人對我們的好,我們也同樣會很快習以為常,并覺得理所當然。
為什么我們老是盯著自己沒有的東西?
因為大腦只對新鮮的東西產生興奮,新鮮的東西會激發多巴胺的分泌。但多巴胺很快會被代謝掉,所以你得再次尋找新的東西。
欲望的基礎就是為了產生更多的多巴胺,所以我們一直追求更多、更新的東西。雖然實際生活不需要,但是我們想要,所以總是盯著沒有的東西;因為求而不得,就常常陷入煩惱和痛苦中。
每個人都在尋求被人肯定、被人接納、被人欣賞、被人愛,但這些需求相對于物質需求來說,更復雜,更不容易得到滿足。所以我們苦苦追尋,因為尋找和發現這些需求容易激發多巴胺的分泌。其實,我們很多的行為都是腦內神經分子驅動的結果。
了解躲在幸福和快樂背后施展魔力的神經化學分子,是為了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就像我們了解水和電的特性一樣,知道什么時候開,什么時候關;什么時候增加,什么時候減少,而不是不知不覺任由它們擺布我們。
上一篇:抑郁的人,一般對人對己有極其負面的認知
下一篇:改變想法——人閑下來,一般都不會想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