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想法——人閑下來,一般都不會想好事
哈佛大學Germer老師的The Mindful Path to Self-Compassion(《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一書中介紹了對人腦功能的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有一個部分,叫作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位于頭部從前到后的正中間,在專注做事的時候不活躍,但在休息的時候特別活躍。它的主要功能有三個:(1)形成自我意識;(2)反思過去、擔憂未來;(3)尋找問題。
也就是說,人腦的默認狀態就是各種擔憂。所以,人閑下來,一般都不會想好事。
有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跟我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有幾天感到惡心,不想吃東西,肝區疼痛,想起他有位朋友也是一開始有這些癥狀,去醫院檢查發現是晚期肝癌,沒過多久就去世了。他上網去查相關信息,越看越覺得自己像是晚期癌癥的癥狀??赐晷畔?,兩腿發軟,想著自己一直拼搏,從未停下腳步好好享受生活,也沒有好好陪陪愛人和孩子,心中無限悲涼和悔恨。
正值深夜,不想驚動家人,勉強扶著墻站起來,慢慢走到已經睡熟的妻子和孩子面前,仔細地看了看他們,心里想的是自己不久就要離開人世,該如何安排一系列后事。第二天是星期天,也不能去醫院,他完全沒有力氣起床,就在床上躺了一天,也沒吃任何東西。怕家人擔心,他也沒有告訴家人,只說可能是感冒了。
周一,他讓助理陪他到醫院做B超檢查,聞到樓下小籠包子的味道覺得很惡心。因為腿軟不能上樓,助理把他背到了B超室。醫生檢查時說,里面有好幾個呢。他聽后覺得徹底完了,意思是轉移了唄。然后,醫生說是膽囊里有幾個小石頭,其他沒有什么。
他聽了不敢相信,問醫生:“你是說,我的肝里沒長東西?”醫生確定地說:“沒有。”又調侃道,“你希望有東西?”他拼命搖頭說:“不要不要。”然后,他突然也不知哪兒來的力氣和精神,從床上躍身而起,穿好衣服,頓時覺得肚子很餓,自己沖到樓下,找到之前聞到氣味都惡心的小籠包子店,點了兩籠包子,全部吃光。他告訴我,當時他所有的癥狀全都沒有了,可之前真的自己差點把自己嚇死。
知道了擔憂、焦慮、害怕、恐懼是人的默認狀態,尤其是在沒什么事做、左思右想的時候,更容易沒事找事自己嚇自己。所以,應對焦慮的最有效方法是:行動!
行動時,我們沒有時間胡思亂想,而且不管怕的是什么,都需要通過行動來化解。記得世界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關門弟子詹文明老師說過一句話:“行動治愈焦慮?!钡拇_如此。
上一篇:人為什么會喜新厭舊,不停奮斗——多巴胺(Dopamine,“興奮素”)
下一篇:“學”與“思”并重,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