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情緒波動的每一件事,都是成就自己的機會
每一次情緒的起伏,都是我們與人與事相遇的韻律,都潛含著成就彼此的機會。引起我們情緒波動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是成就自己的機會。
那么,在每一個情緒的當下,你可以做些什么?
我相信,在所有情緒中,沒有什么情緒比失去愛人更讓人難過,更讓人不能承受得了。我的老師、好朋友,原賓夕法尼亞大學焦慮強迫癥中心的主任Elna Yadin博士,經歷過她生命中最黑暗難過的時光,看看她是怎么走過來的。
她說:“我出生在以色列,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個相戀了五年的戀人,他長得非常高大、英俊,還兼具幽默和智慧,是一名很有發展前途的軍官。我們非常相愛,已經訂婚,并為結婚做好了一切準備。就在我們準備舉行婚禮前的幾個月,我們國家發生了一場戰爭,他在戰爭中犧牲了。”
“那個時候,以色列的每個人都會成為士兵,我那年23歲,也成了軍人。我把全部的時間都用于幫助他人。雖然那個時候的我非常悲傷,但是我建立了一個通道,讓幫助他人成為我疏解悲傷的通道。”
“我沒有向其他人求助,因為覺得那個時候不合適——那是一個處于戰爭的特殊時期,我想等過了那個時期再處理我的悲傷。但是從我知道我未婚夫犧牲的那一刻起,我就決定我的一生要為兩個人而活,不再只為自己而活。當我看到任何新鮮事物時,我就想他如果看到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反應。所以我對他的記憶永遠是鮮活的,仿佛他一直活著。”
“當我父母去世時,我也用了同樣的方法。當我看到藍藍的、暖暖的天空,我會想,如果我的媽媽看到會非常開心。2008年,海藍邀請我去四川,出發來中國前,我父親已經病重,他告訴我到了中國一定要爬上長城,然后在長城上給他打個電話。我到了北京,在長城上給他打了個電話,我說爸爸我在長城上。父親非常高興,說你先完成你的工作,再回來看我。然而不久父親就離開了。”
“我一向認為,我不僅僅是自己在生活,我還是我的文化、人民和家庭的代表,所以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恐懼也好,悲傷也好……都是一種體驗。對我來說,這些不是一種導致我下沉的力量,而是一種上升、托起的力量。”
人生會遇到很多事,很多不順心和意外的事,也自然會有各種情緒。當有情緒時,許多人反反復復地琢磨,左思右想沉溺其中,通常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而Yadin博士做了不同的選擇,她行動起來去幫助他人,以此來建立自己負面情緒疏導的通道。
我們感到難過、憤怒、恐懼、焦慮,一般都是從自己和與自己有關的角度、利益出發,想得太多。很少有人對別人的境遇和遭遇徹夜難眠的,除非和自己有關。我們在生活和影視劇中,經常聽到一句勸慰別人的話:少想點。坐在那兒,少想是不可能的。人靜下來的時候,最容易胡思亂想。少想最有效的方法是身體行動起來;動起來,自然就會少想。所以改變情緒狀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行動。
最好的行動是幫助別人,在助人中,你會感到自己的價值;在助人中,被助者的開心和感恩,會感染到你,整個過程會使你身體內的多種幸福素提高。實際上,助人首先就是助己。
如果你在情緒中,實在想不出你能為別人做些什么,你忍不住要多想,那建議你嘗試用以下方法想:
(1)提醒自己:情緒是了解別人、了解自己非常好的路徑,是通往智慧的大門。
(2)覺察自己:我為什么不高興,這個不高興跟我的目標有關系嗎?這個不高興對我的目標是有積極的作用還是消極的作用?
(3)思考:我到底應該怎么來調整,是對外指責、發泄,還是回到自己的內心?
(4)行動:做出利人利己的選擇。重要的是,我們要把每一次情緒的起伏,都當成學會把控自己情緒的練習。當我們真正能夠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時,內心自然會感受到真正的愉悅、寧靜和自由。
上一篇:人的情緒不好,很少和事實本身有關
下一篇:千萬別讓親人最后的日子活得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