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澄明之境,心境澄澈明亮,乃人生之大境界。
蠅營狗茍者,整日嗡嗡來追浮名,嗡嗡去逐薄利,心如千棵菟絲纏繞,不可能澄明;攀權結貴者,一生點頭哈腰唯富貴是瞻,見風使舵恐站錯立場,心如墻頭野草飄搖,不可能澄明;醉生夢死者,戀慣燈紅酒綠花花世界,難離聲色犬馬溫柔歌榭,心如一鍋稀粥迷亂,不可能澄明;抑郁自棄者,看天天不藍,看地地不綠,心如一片鉛灰黯淡,不可能澄明。
必得有寬廣之胸襟,磊落之行止,然后才可以澄明;必得有高遠之志向,進取之心態,然后才可以澄明;必得以熱切之心入世,以淡泊之心出世,然后才可以澄明;必得經江湖千般恩怨,而后風雨去彩虹現,才可以真澄明。
二
登臨送目,見遠黛蒼茫,天高地闊,聽鳥鳴啾啾,松濤呼嘯,兼有野花、泥土、樹木、青草之香芬陶然熏面,胸中于是豁然開朗,牽絆于是頓然卸載,只覺耳聰目明,神色俊逸,萬股真力自丹田貫通經絡。“一點浩然氣,千古快哉風”,當此之時,一顆躁動的俗心靜若幽谷:世間事有什么是不可以放下的,又有什么是不能包容的?
臨溪照水,望波平如鏡,水豐草茂,觀魚翔鷺飛,蝦躍蟹行,兩岸遠芳古道,青翠無涯,竹籬農舍,恬然自適。眼目于是清新透亮,心身于是表里澄澈,但悟靜水流深,智者無言,天下玄機都只在那坦坦蕩蕩的一泓。“三千弱水,吾取一瓢飲”,當此之時,思接千載,之后悠然心會:心中無物,則金銀珠玉也不過塵土一堆;心中有物,則布服粗糧亦是錦衣玉食。
以山養心,以水滌心,可抵澄明之門楣。
三
市囂漸息,夜濃如墨,泡香茗,伏案頭,點孤燈,讀黃卷,千古賢人皆吾師,百世名士為我友,叩之拜之,思之慕之,這是人間至樂。明理須經世事,會心卻得讀書。書中自有做人理,書中自有處世方,書中自有大智慧,那些經過時間淘洗留下姓名事跡的人,豈是偶然?古今人世,雖時空流轉而其理相通,其實根本無需苦思冥想,前人早已參透一切。只用拿來,當鏡,當鞭,當帚,當舟。
瑣事纏結,及時抽身,偷空閑,居斗室,勻呼吸,凝精神,四壁空空照我影,方寸之間是天堂,有清風自袖中來,有陽光自心中生,這是養身之佳法。生命當如弓,張久須稍弛。孤獨里有大學問,孤獨里有富礦藏,孤獨里有真充盈,一個只顧轟轟烈烈趕路的人,一個不懂得偶爾寂寞的人,他的生命不過是一塊貌似堅強實則易碎的鑄鐵。孤獨是心靈之亭驛,是杯味道很淡的酒,是開在我們身體上的丁香花。
以書籍澆心,以孤獨療心,可入澄明之境界。
四
幽默大師林語堂說:“熱心人冷眼看人生。”
澄明,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投身滾滾紅塵,卻能保持著內心可貴的清醒。澄明,不是消極面對生活,而是濾盡遮眼浮云,追求更為充實更為亮彩的人生。高僧云:“出家,非遺世也,而是出小家,進大家。”
這是真出家。
泰戈爾說:“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是之謂澄明之真味。
一個人的心境是最重要的,心境的澄明是快樂的歸宿點,是困惑中的排解,是痛苦中的平心丸,是失敗中的希望,是污穢社會中的珍珠;是一種灑脫,一種放松,一種如云如水的感覺。保持心境的澄明,也將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上一篇:流逝的古典
下一篇:王安石之死(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