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痛割愛,避免更大損失
世間之事,有得必有失。而有的人會無端生出許多煩惱,這都源于利害得失間的矛盾。人有所得,就要有所失。注定失去的東西就要毫不吝嗇,甚至忍痛割愛。失去也并不完全是壞事情,有時反而催促生命的進步。有句話叫作“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每個人記取。
實業家張廣博出身貧寒,他在小時候曾經賣冰棒補貼家用。就是在那段日子,他領悟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念小學時,每年夏天張廣博都會利用課余時間去賣冰棒。他做生意的全部家當,就是一個自制的保溫木箱,木箱可以裝40支冰棒。張廣博背著木箱沿街叫賣,即使熱得汗流浹背,也不舍得吃一支。
有一天,他才賣出3支,突然間天降大雨,路上的行人紛紛躲避,街道一下子空了下來。張廣博的冰棒賣不出去了,箱子里剩下的冰棒開始慢慢融化。
張廣博急得眼淚都快出來了,但是無論怎樣,都阻止不了冰棒的融化。這時他心想“反正就要化掉,不吃白不吃”。于是一口氣吃掉了所剩下的37支冰棒。
剛剛被大雨澆過的張廣博,吃下37支冰棒之后,得了一場重感冒。他迷迷糊糊在床上躺了兩個多月,才逐漸康復。
由于舍不得冰棒白白化掉,才一口氣吃掉它,沒想到引來一場大病,結果非但不能出去掙錢,反而花掉一大筆醫藥費。
這次慘痛的教訓,使張廣博深深地認識到,一件事在面臨抉擇之際,就要當機立斷,必要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忍痛割愛,這樣才不至于因小而失大。
所謂“舍得”,懂得取舍的人才會有所得。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那種只是重復作業沒有價值提升的工作,那種左支右絀沒有絲毫發展前景的小店,都是那不吃可惜、吃了卻反受其害的冰棒。眼前的一點損失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之擾亂了自己的陣腳,白白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對于一個聰明的人來說,在遭遇生活的不幸時,不要只去想自己吃了多大的虧,損失了多少。你要想想更壞的情況,如果事情真的變得更壞,你會吃更大的虧,損失更多。這樣,相比之下,你就會覺得自己非常的慶幸。
小寧有個相戀5年的男友,他們一起經歷了大學校園的溫馨時光和畢業季找工作的忙亂,現在終于安定下來,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
有一天,小寧和閨蜜一起逛街,卻意外地看到男友和一個陌生女孩挽著胳膊在逛商場。晚上小寧要男友對此給一個解釋,男友支支吾吾半天,終于承認自己另有所愛。小寧走上前去,狠狠地抽了他一記耳光,一對情侶就此分手。
小寧很難過,大哭一場后,依然正常上班,正常過日子。閨蜜悄悄地問她:“你沒事吧?遇到這種事,你竟然像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過,是悲傷過度還是怎么了?簡直搞不懂你。”
小寧微笑著說:“你覺得我應該有什么樣的表現,哭著鬧著抹脖子上吊?”
閨蜜疑惑地說:“至少也是件非常讓人難受的事情,你為他付出了5年的青春,一個晚上就忘得干干凈凈,什么也沒有了?”
小寧說:“是啊,當時我也不相信這是真的。但是回頭轉念一想,我就感到非常的慶幸。現在我們還沒有結婚,還沒有孩子,這樣斷了,我心里當然是不好受,但是剩下的兩條路呢?我極力去挽回他,然后兩個人帶著心病結婚,或者是我糾纏不休他卻依然不回頭,而我的感情和自尊都再一次被傷害,這又是何苦呢?”
閨蜜點了點頭:“還真是這么回事,想想你還真是幸運的。還沒有正式地做他的妻子,否則你可真是跳進火坑里了。”
小寧笑著說:“所以嘛,我為什么要悲痛欲絕,為什么要傷心難過呢?沒有理由啊!5年的時光是很寶貴,但是付出的也已經付出了,傷心難過能再回到從前嗎?不能吧,既然無法挽回,我就不能再接著輸得一敗涂地丟失了自己。”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日子真是太苦了,覺得命運開的玩笑確實太大了。但是,你想一想,如果生活中什么事情都一帆風順,那么生活是不是也就變得乏味了呢?人如果沒有了希望,就不會去努力和奮斗。那樣,活著跟死了有什么區別呢?當你想明白這一點的時候,你就不會因為遭遇生活的疼痛而傷心和難過。
生活中失去與收獲是相輔相成的兩方面,它們都是真實客觀地存在著,你不要總是看到其中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得與失,必定有其平衡點。你不要總因為失去而痛苦,你也會有成功與收獲的時候,得與失需要你去感受和體會,如果你常感到失落,那是因為你的心胸狹窄所致;如果你常能體驗獲得的快樂,那是因為你的心態平和。
我們不妨把得失看得淡一些,也許我們的“失”正孕育著一次更大的“得”,我們現在的“得”也許會成為下一個更大的“失”。我們應該懂得“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的辯證之理。不要因為一次失去,就仇恨一切。在工作中,我們在一方面失去了,也許會在另一個方面得到補償。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選擇,需要放棄。在你認為得到的同時,其實在另一方面可能會有一些東西失去,而在失去的同時也可能會有一些你想不到的收獲。與其抱殘守缺,不如舍去,或許會給別人帶來幸福,同時也使自己心情舒暢。放棄才是真“得”,放棄才能權衡利弊推陳出新,才能求新求異求發展。
上一篇:開放心態,主動結交朋友
下一篇:憂郁,“人家就是高興不起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