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琵琶術——對有逆反心理的人要突破常規對待
反彈琵琶這一術語來自敦煌壁畫上的藝術形象。反彈著琵琶,其藝術效果讓人嘆為觀止,遠遠勝于普通的現象,人們把這一效果運用到批評領域當中,果然比嚴厲的批評更加令人接受和心悅誠服,因此被稱為“反彈琵琶效應”,意思即把原本要批評的過錯不予直接批評,而是充分肯定或表揚其長處,使之進行反省,進而認識錯誤,改正過錯的現象。
有些人,尤其是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往往逆反心理比較強,越禁止的事情越要做或者越是面對嚴厲的批評、指責越是不服,反而要用叛逆的行為加以反抗。面對這一心理,如果直接指責或批評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時不妨采取反彈琵琶的方式,以表揚的方式來達到批評的效果,可以使其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對于叛逆的人反而更加有效。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基曾談到這樣一件事:一天清晨,校長看見一個女孩子在花園里折了幾枝鮮花。他并沒急著批評這個女孩子,而是關切地問孩子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要摘鮮花。孩子告訴校長自己的奶奶病了,她非常喜愛鮮花,但自己沒法買到。校長意識到必須保護這顆天真善良的心,于是專門送給女孩兩束花,并對她說“一束花送給奶奶,祝她早日康復,另一束送給你的父母,謝謝他們培養出了如此愛長輩的孩子”。
這種教育方式引起了學生的極大感激,從此在學習和品格方面都大有進步。因為這種批評方式造成了小女孩的心理失衡,本來犯錯誤之后要得到批評,現在反而得到表揚了,為了緩解這種緊張心理,就會產生自責心理,萌生改過自新的念頭,一定要做“表揚中的那種孩子”來恢復心理平衡,從而使自己的行為得到改善。
生活中很多人也善于使用這種“反彈琵琶”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從而喚回自己迷失的伴侶。蒙蒙是一個熱戀中的女孩,一次她從男朋友手機上發現了他與另一個女孩的曖昧短信,于是將手機和那幾條短信放在了明顯的地方。男朋友看到后以為她會大吵大鬧一番,甚至做好了“破罐破摔,趁機分手”的準備,但蒙蒙并沒有那樣做,反而嬉笑著說“你好大的魅力啊”,然后繼續做手里的事。她男朋友反而希望這時蒙蒙來嚴厲指責他一番,否則心里總感覺愧疚,于是收起了自己的“花心”。蒙蒙就是利用了這種“愧疚”心理保衛了自己的愛情。
人們犯錯誤后都有一種“愧疚”心理,一旦得到批評,他們的心理包袱就放下了,“愧疚”心理也隨之消除,反而效果不佳。不如不加責怪,讓他永遠“愧疚”著,反倒更能自責,從而改正錯誤。
其實,反彈琵琶效應不一定只在批評領域有效,在其他領域同樣有效,因為人們普遍有逆反心理,尤其對于逆反心理特別強的人來說,與其禁止某件事或者鼓勵他做某件事,不如利用他們的“反骨”,反其道而行之,更能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
一位主管就是利用這種“逆反心理”來禁止女孩子在上班時間化妝的。女孩子們在上班時間化妝往往影響工作效率,而且被客戶看到會給公司帶來很壞的影響,因此公司嚴禁在上班時間化妝,但屢禁不止。這個命令傳到某部門主任那里的時候,那位主任并沒有嚴厲訓話或罰款,只是關起門,對自己的員工說:“本來就長得難看,再不讓化妝,還讓不讓人活了,孩子們,化吧,但一定要記住到衛生間化妝。”從此這個部門的女孩子們全部素面朝天,因為誰也不想讓人認為自己是因為“太丑”才化妝的。
這就是“反彈琵琶”的好處,往往能夠利用人們的逆反心理達到自己的目的。逆反心理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卻不適合對每個人都運用,只有對那些逆反心特別強、一定要和別人“對著干”的人運用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心理應用:
上一篇:友情再深,也要保持一定距離
下一篇:反木桶原理——別盯著短板,用長處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