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權觸景作《平沙落雁》
朱權是我國明代道教學者、戲曲理論家、劇作家,擅長古琴。有一年秋天剛至,天氣漸涼,大雁開始成群結隊往南遷徙,渡黃河,過長江,當大雁翱翔在南昌上空時,引起朱權的注意。隨著大雁陣陣鳴唱,朱權微服簡出,獨自悄悄南下,一路從南昌追逐到衡陽。大雁南飛到湘江中游一個小山峰上時,反復盤旋,不再前行。
朱權思慮,想必是大雁們覺得這里環境優美,氣候溫暖,不忍再往南飛,便選定在這里過冬?!叭f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因此,這個小山峰后來被稱為回雁峰,衡陽也被雅稱“雁城”。
這個山峰側旁有座美麗的東洲島,貌如巨龍,日夜飄浮在奔流的湘江中,綠水滔滔,波光粼粼。秋冬季節,江水消退,小島南端便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灘。天氣晴朗,大雁們總在回雁峰附近的上空列隊飛翔,有時排成人字,有時排成一字,十分壯觀。雁兒們飛累了,便降落到東洲島的沙灘上歇息,好一幅平沙落雁的奇觀。
朱權完全沉浸在這平沙落雁的情景里,那“秋高氣爽,風靜沙平,云程萬里,天際飛鳴”的壯觀與朱權“少年奇才,鴻鵠之志,心如止水,歸隱天下”的人生經歷反復碰撞、融和。朱權情景交融,抱琴而立,情不自禁地奮筆疾書,心潮澎湃。
當他回過神來的時候,一曲《平沙落雁》已經譜成。朱權興奮不已,立即撫琴彈奏。此曲曲譜音和韻雅,委婉流暢,雋永清新。
上一篇:拯救音樂會的勃拉姆斯
下一篇:李斯特和他的冒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