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來就有“冷血動物”——蛇性的一面
蛇性的特點是:自生、自養(yǎng)、自滅。蛇是這樣一種爬行動物,其生命的主要行為是逃離危險,獲得自己的需求。所以被稱作冷血動物,只管自己,不管別人。它們沒有總結(jié)、分析、判斷、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和感恩的能力。
人在危機情景中,特別是在關(guān)乎安全和生存的情況下,主體受爬行動物腦操控,很容易呈現(xiàn)蛇性的行為——不加思考,行為的主要表現(xiàn)是條件反射性般的逃避或進攻,多疑敏感,而且兇殘。
著名寓言故事《農(nóng)夫與蛇》對蛇性的描述非常生動精準——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農(nóng)夫在回家的路上發(fā)現(xiàn)了一條凍僵的蛇,心生憐憫,就把它放在懷里。等到蛇被溫暖、蘇醒后,卻咬了農(nóng)夫。
很多人看了這個故事都覺得,蛇太冷酷、殘忍,沒有感恩之心。其實,蛇只是呈現(xiàn)了它的本能而已。當(dāng)人處在危險中,內(nèi)心充滿憤怒、恐懼和悲傷時,也會呈現(xiàn)更多的蛇性,像蛇一樣冷漠、無動于衷,不能換位思考,不會感恩,所以有恩將仇報的說法。
記得有位女性,盡管在別人看來,她的父親很有才學(xué)和修養(yǎng),非常愛她,但她卻對父親傳遞出的愛毫無反應(yīng),有時還表現(xiàn)出不耐煩,甚至還表露出希望父親出意外的想法;她對母親的言行也很厭惡,這一切都讓人費解。
直到有一天她告訴了我她的過往,我才知道,在她少年時,父親對她的性侵及暴力;母親明明知道,卻因畏懼父親而無動于衷。
違反常理的反應(yīng),一般都潛含著不為人知的過往和傷痛。
我們的爬行腦部分——蛇性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危險中保護我們。比如,當(dāng)我們的手碰到火爐時,我們會不假思索地把手拿開;遇到危險時,會本能地逃離。
有位女士告訴我,她想和她愛人離婚。我問為什么,她說結(jié)婚這么多年才絕望地發(fā)現(xiàn),她的丈夫是一個置她的生死于不顧的人。我說:“能告訴我具體發(fā)生了什么嗎?”
她說:“有一天她和丈夫在路上走,突然后面來了一輛車,差點撞到他們。先生完全沒有管她,自己一個箭步就逃到了路邊,把她一人留在了馬路上。現(xiàn)在想起來,如果那個司機真的撞上來,死的一定是我。”
我們經(jīng)常看到電影里有人為了自己的所愛,置生死于度外,比如《泰坦尼克號》里的男主角,為了心愛的女人,寧可選擇犧牲自己。這位女士說:“我倒也不敢奢求人家為我犧牲生命,可他至少可以提醒我一下吧,或者推我一把,可他自己跑了。我想有一天遇到危險,讓他選擇,他肯定是保自己,犧牲我。”
“女人是為愛情而生的,我這一生卻碰到了這么一個膽小怕事、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不顧我死活的人……”
我靜靜地聽著,心中升起無比的悲哀:有多少人基于電影情節(jié),對比著自己的人生,然后感受著悲涼、沒有被愛的孤苦。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對她說:“親愛的,想象一下,當(dāng)你走在街上,有一輛車忽然從你身邊疾馳而過,你會怎么做?你會先想想:我是躲呢,還是站著不動呢?”
她沉思了一下說:“我不會想,我會馬上躲開。”
“然后呢?”我繼續(xù)問道。
“然后我會發(fā)現(xiàn)自己心跳加速,可能還會發(fā)抖,感到非常驚恐后怕。”她答道。
“如果你愛人和你在一起,你會提醒他,推他一把再跑嗎?”
這時,她不好意思地笑著說:“不會。”
每個人在遇到突發(fā)危機的時候,都會在完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本能地選擇躲開。這種行為,可以說是對生命安全的保護之舉,是我們的爬行腦——蛇性的職責(zé),不在理智、道德和意識的控制層面。
記得汶川地震時,有位老師沒管學(xué)生,自己先跑出來了,遭到了媒體鋪天蓋地的指責(zé)。也有很多戀人,因為本能的蛇性使然,長久地陷在對彼此的怨恨和鄙視中。而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在突發(fā)危險的情況下,都可能做同樣的事情——先顧自己,不顧別人;這不是選擇,而是本能的反應(yīng)。
人們由于對人性的了解有局限,從而產(chǎn)生了很多沒有必要的痛苦。像上述這位女士就是這樣。
你會問:為什么《泰坦尼克號》里的男主角會舍己救人?因為船的下沉有一段時間,不是瞬間發(fā)生的,這種情況下,人腦的功能——人性的部分被啟動了,使我們能夠做出讓自己不會鄙視自己,也對得起自己的選擇。
上一篇:人如果經(jīng)常處于無助狀態(tài),比較容易抑郁
下一篇:人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嚇自己,越躲越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