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阿東長得很帥,身高一米七八,臉蛋也很俊俏,在公司上下,得到女孩的回頭率數他最高了。阿東還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跟外商談判中,時常露臉。相比之下,阿東的頂頭上司——部門經理則比阿東遜色多了:不但個頭比阿東矮,其學歷、水平和能力好像也沒有阿東高。
有一次,他倆在跟外商談業(yè)務的Party上,阿東得意地跟外商頻頻舉杯,瀟灑飄逸,用英語跟外商海闊天空地閑聊,把自己的上司冷落到一旁。當他們跟外商分手時,阿東竟搶在上司面前,跟人家握手道別,使上司滿臉不高興。沒幾天,阿東就被調到另外一個不太重要的部門。
后來他聽說,是這個上司向公司老總打了小報告,說他太膚淺,不適合做銷售業(yè)務。經朋友點撥,阿東知道自己犯了職場忌諱——“越位”。
在新部門,阿東吸取了教訓,“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對上司恭敬有加:跟上司在一塊走路時,阿東后退一步;與客商談生意時,阿東在一旁保持緘默,而在適當時候為上司“補臺”,比如一個關鍵數字上司忘記了,在上司停頓的瞬間阿東及時地提“臺詞”,使上司不但不對阿東反感,反而向阿東投來感激的目光;在應酬場合,阿東也突出上司的中心地位,口口聲聲引用上司的“語錄”,盡管這些“語錄”比阿東腹中的詞藻要遜色得多,但阿東還是恰到好處地表述出來,不露拍馬的痕跡。
阿東的謙虛和謹慎終于博得上司的信任和賞識。有一天,他請阿東喝咖啡,向阿東吐露衷腸,說他其實不如阿東強,部門經理的位置應當是阿東的,阿東在他手下干有點委屈了。后來他極力舉薦阿東擔任另外一個部門的經理。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看到這種現象:下屬由于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弄得上司尤其是那些心胸狹窄的上司和“武大郎”上司很不高興,對此耿耿于懷。于是,上司處處給他“使絆子”,或不動聲色地給他“穿小鞋”。恐怕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
職場中的“越位”,是費力不討好的傻事。職場人在各種場合都應當以上司為中心,突出上司的主導地位。如果喧賓奪主,旁若無人,在公眾場合搶“鏡頭”,就會使上司陷入尷尬的處境。上司當然不愿意把這樣犯上“僭越”的下屬留在手下,勢必會給你穿小鞋,那么你打起鋪蓋走人是早晚的事了。
在工作中,“越位”對上下級關系有很大影響。下屬的熱情過高,表現過于積極,會導致領導偏離“帥位”,大權旁落,無法實施領導的職責。因此,領導,尤其是“武大郎”式的領導,會把這視為對自己權力的侵犯。
如果你是下屬,又時不時犯這樣的毛病,領導就會視你為“危險角色”,對你保持一定的警戒,甚至設法來“制裁”你。這時,即使你有意同領導配合,也為時已晚,因為他已經不愿與你配合了。
既然你的角色是人家的職員,那么就放聰明些,擺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在自己的職位角度上去有節(jié)制地出力和做人,切忌輕易“越位”。具體來說,我們應避免以下幾種越位:
◆做決策的越位。在有的企業(yè)中,職員可以參與公司和本部門的一些決策。這時應注意,誰做什么樣的決策,是有限制的。有些決策,你作為下屬或一般的普通職員可以參與,但有些決策,下屬還是不插言為妙。
◆表態(tài)的越位。表態(tài),是表明人們對某件事的基本態(tài)度。表態(tài)同一定的身份密切相關。超越了自己的身份,胡亂表態(tài),不僅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也是無效的。對帶有實質性問題的表態(tài),應該是由領導或領導授權才行。而有的人作為下屬,上級領導沒有表態(tài)也沒有授權,他卻搶先表明態(tài)度,造成喧賓壓主之勢,這會陷領導于被動,領導當然會不高興。
◆做事的越位。有的人不明白這一點,工作搶著干,實際上有些工作本來由上司出現更合適,你卻搶先去做,從而造成工作越位,吃力不討好。
◆回答問題的越位。這同表態(tài)的越位有相同之處。有些問題的答復,往往需要有相應的權威。作為職員、下屬,明明沒有這種權威,卻要搶先答復,只會給領導造成工作中的干擾,是不明智之舉。
◆交際場合的越位。有些場合,如與客人應酬、參加宴會,應當適當突出領導。而有的人作為下屬,張羅得過于積極,比如同客人認識,便搶先上前打招呼,不管領導在不在場。這樣顯示自己太多,顯示領導不夠,往往會讓領導不高興。
過來人的點撥
上級要像上級的樣子,下級要像下級的樣子。作為下級,不要去做上級該做的事;作為下級,還要會給上級捧場。
上一篇:不動腦子的人讓老板來氣
下一篇:不敢承認錯誤,給人“怕負責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