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牢騷”會強化你的負面心態
初到廣告公司,胡強雄心勃勃,很想干出一番事業。作為文案,他還兼職策劃,很敬業,常常加班,老板對他很欣賞。
一天,老板來策劃部小坐。漂亮的玻璃茶幾上,長頸花瓶里插著一枝細長的蘭花,胡強看到,隨口說:“太單調了,只有一枝。”老板笑著說:“那你想想辦法,讓它充實些。”胡強答應了,卻沒有去做。
又有一次,天熱,胡強隨口抱怨了一句:“這么大的公司,竟然沒有空調。”還有一天上班,正趕上清潔工在打掃樓道衛生,紙屑揚起,落在胡強的腳面上,胡強不禁抱怨了一句:“這鬼地方,哪是人待的?”有人把他的話悄悄告訴了老板。
老板讓胡強過去,胡強以為是要加薪呢,沒想到卻是要辭退他。胡強結結巴巴地問:“憑什么啊?我這么努力,這么上進……”老板說,“你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是恃才傲物是不可取的。”接著,經理往墻上一指,員工守則第一條就清清楚楚地寫著:“本公司員工,抱怨兩次至兩次以上的,予以辭退。”胡強無言以對,離開了廣告公司。
接下來,胡強又奔波在求職路上。當他跨進另外一家廣告公司時,老板對胡強的表現非常滿意。從那以后,胡強常常對新來的員工說:“牢騷太盛防腸斷,有抱怨的時間,不如踏踏實實地做事……”
許多年輕人如果應聘后,沒有被錄用,就會把那個公司說得一文不值,甚至常常怨天尤人、忿忿不平,卻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實,如果換個角度來看自己,也許就能找出問題的原因,其結果也可能大相徑庭。此外,在職場中,很多人覺得壓力大,競爭太激烈,一邊埋頭工作,一邊對工作不滿意,一邊完成任務,一邊愁眉苦臉地抱怨,發牢騷。
抱怨,變成了最方便的出氣方式。但是抱怨很多時候不但不解決問題,還會使問題惡化。如果抱怨成了一種習慣,不但人見人厭,自己也整天不耐煩,更讓人總覺得你活得被動:上司認為你是干擾工作、愛發牢騷的人,認為你是“刺兒頭”;同事認為你難相處。結果,升級、加薪的機會被別人得去了,而你只剩下“天真”的牢騷。
牢騷滿腹不但于事無補,還有損你的形象,在上司和同事心中,留下極壞的印象。或許有些人只是想出出氣而已,把自己的不滿發泄出來,希望能博得別人的同情,以便從中尋找安慰,但這樣做不但不能改變現狀,不會催自己奮起,還會被“有心人”當成把柄,舉報給上司,結果毀掉你在公司的前程。
強者往往把努力過程中的“艱辛”看成是一種樂趣,如同登山者下決心戰勝一座山峰那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享受著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他們已經把“抱怨”從大腦中剔除,因為他們知道:抱怨沒有絲毫用處,抱怨完了,該你做的事情還是你的,該你解決的問題也還得一步步地解決。
抱怨,看似能舒解、“發泄”一時的情緒,其實會強化人的負面心態,放大問題的嚴重性,使人失去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創造力。信不信由你,一個人抱怨越多,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煩也會越來越多。
如果你覺得“為什么倒霉的總是我”,也許你該理性地思考一下了:抱怨也是一天,不抱怨也是一天,何必牢騷滿腹,讓自己不開心呢?那些看上去成功、快樂、清閑的同事們,他們背后付出的努力,你又知道多少呢?要知道,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不如換個思路,努力上進,想辦法去改變現狀吧!
當然,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種自我防衛機制,要完全斷絕的確很難。如果你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做到停止抱怨,那么至少應該在抱怨的時候提醒自己:這個抱怨只是暫時的出氣宣泄,可做心靈的麻醉劑,但絕不是心靈的解救方。停止抱怨,是一種人生境界,如果你能做到完全不抱怨,坦然地擔起自己的責任,那么你的人生境界就不簡單了。
不管我們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正在經歷什么樣的挫折,承受了多么大的委屈,也永遠不要抱怨。抱怨只會削弱我們的競爭力和生存能力。我們不要抱怨,要正視現狀,冷靜地分析工作中的困難,積極尋求解決工作問題的方式,將抱怨變成動力,持續努力,那樣贏家終會是我們。
過來人的點撥
職場中的不如意會導致我們發牢騷,但是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我們的牢騷合理嗎?我們的牢騷對心態有多么壞的影響?
上一篇:“孤膽英雄”不受歡迎
下一篇:“羨慕嫉妒恨”是心靈的囚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