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補定律——性格互補的人相處更融洽
人們對自己缺乏的特質(zhì)會有一種饑渴心理,如果交往的雙方在氣質(zhì)、性格、能力、特長等方面存在差異且恰巧存在互補關(guān)系,則兩個人不但相互吸引,而且最容易相處,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互補定律”。
人們不僅僅有獲得認同的需要,也有獲得自己所欠缺的東西的需要。如果能夠用對方欠缺的特質(zhì)來吸引和影響對方,不但對你們之間的友誼有很大幫助,還能夠共同合作從而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
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有很多不同的側(cè)面,因此,在跟不同的人交往時,不妨展現(xiàn)自己的不同側(cè)面,這樣更容易吸引他人的注意力。生活中,穩(wěn)健、有序的人往往喜歡熱情、外向的人;直率、大膽的人容易和害羞、內(nèi)向的人結(jié)為好友;主觀、強勢的人往往喜歡別人柔順、溫和地追隨;隨和親切者也許喜歡嚴肅、剛直的人。往往自己缺乏哪種特質(zhì),就特別希望在別人身上看見,這就是人性格中的彌補性。
心理學家認為,人具有渴求互補的心理,對自己缺乏的東西有一種饑渴心理,對自己擁有的東西反而不太重視。如果在交往中能夠迎合對方的這種心理,就可以使對方受到最深刻的影響。與人交往時尤其要注意那些和自己性格互補的人,爭取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這樣你們就能夠共同行動,取得最佳效果。同時還要注意那些價值需求互補的人,比如商人逐利、士人逐名、權(quán)者逐勢,他們之間的合作就能夠各取所得,而不會出現(xiàn)沖突。
鮑爾默是微軟的最高管理者,比爾·蓋茨原本自己經(jīng)營微軟公司,但是不久他就發(fā)現(xiàn)自己最喜歡和精通的還是技術(shù)層面的事,對于管理方面則有些力不從心,于是邀請昔日同窗——鮑爾默來幫自己管理公司,專門負責公司的運營。他們兩個果然是非常好的搭檔——鮑爾默對管理工作充滿激情,蓋茨對軟件開發(fā)熱情不減;鮑爾默追求掌控員工的權(quán)勢感,蓋茨享受有錢的安全感,于是微軟變成了一部疾速運轉(zhuǎn)的賺錢機器。
最佳組合創(chuàng)造最高效率,但最佳組合并不一定是才能最高的人在一起。馬云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有一個聰明人時,你會非常幸福,因為所有事都不用你操心;當你有一群聰明人時,你會非常痛苦,因為誰都不服誰。”所以,并不是最有才華的人組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夠產(chǎn)生最高的效率。才能要互補,性格最好也要互補,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沖突。
個性是一個人與外界互動的方式。對他人影響最深刻的往往是你與對方互補的那一部分。潛意識中,你一定也在尋找和你性格互補的朋友,但前提是,他與你的價值觀必須相同,彼此間的差異也恰好能夠取長補短,使雙方都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感,否則性情差異很大的兩個人不但不能產(chǎn)生互補效應,甚至還會相會厭惡和排斥。
關(guān)系最好的兩個人,他們往往都有大方向上的一致性,比如人生觀、價值觀、追求、原則等,如果這些不同,就很可能“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在小的細節(jié)上,比如興趣、愛好等方面,要能夠互為補充,否則相處起來就容易火花四濺或互相拖累。
人們之間的相似性和互補性都能夠使人更有親近感,這并不矛盾,因為互補不是不同或者針鋒相對,而是人們對自己“影子性格”的一種相戀。心理學大師楊格認為,每個人都具有“顯性”和“隱性”兩種不同的人格,而與自己“互補”的那個人,他身上的品格就是自己的“隱性人格”。比如,一個開朗活潑的人,其實有時候他的內(nèi)心也是非常抑郁的,但是很難表現(xiàn)出來,如果遇到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就會羨慕他能夠隨意表現(xiàn)自己與人的“不合”,這種羨慕就會表現(xiàn)為與對方非常合拍,所以性格互補的人相處起來往往更加容易。
心理應用:
上一篇:互惠關(guān)系定律——讓對方得到足夠好處,關(guān)系才能長遠
下一篇:人生不會重來,努力做好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