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通行四方的推薦書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對個人而言,禮儀是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
禮儀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薦書,它讓人顯得更成熟、更精致。它讓人主動地介入社會,與社會環境、秩序保持一定的和諧和親近度,最大限度地提升成功的幾率。禮儀內容豐富多樣,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對于個人來說,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而且切忌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掏鼻、挖耳、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顯得不尊重他人。
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努力適合自己的職業、年齡、生理特征、身處的環境和交往對象的生活習俗等。比如,莊重場合著裝要端莊大方,不能過于強調個性,最好穿套裝、套裙等,要避免奇裝異服,也不要過于隨意。社交場合,男士應把胡須刮凈;女士穿短衫,不要露出腋毛。汗毛如透出絲襪,應做適當處理。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與人談話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要尊重他人。要使用“您”、“請”、“謝謝”、“對不起”等敬語。要正視對方,手勢不要太多太大,不可用手指著對方,說話不要只顧自己侃侃而談,要懂得傾聽,別人講話時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的印象。不要談人隱私,揭人短處。不可背后議論他人,撥弄是非。對長輩、師長說話要尊重;對下級、晚輩說話要平易近人。當與別人意見有分歧時,要學會運用幽默的話語化解,切忌出言不遜、強詞奪理,甚至攻擊、侮辱對方。
站立時要挺胸、收腹、抬頭、雙肩放松,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
要有正確的坐姿: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兩膝并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應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于膝蓋或椅子扶手上。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讓桌椅發出很大的聲響。女性若著裙裝,入座時應用手將裙子稍攏一下,坐下后再拉拽衣裙,就顯得不太優雅。
走路時,要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松,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遇急事快步伐時不要慌張奔跑。不要在別人正在交談時,從中間穿越。開會、就餐或看演出如必須從別人座位前穿越時,則應致歉,然后側身而過,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別人臉部,這是很失禮的。
公共場所,不可大聲喧嘩,要保持安靜和衛生。進入影劇院,吃東西不要發出太大聲響,更不能如同在小吃店般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后應有秩序地離開,不可推搡。公共財產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破壞。
乘公交車時,上車要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上車后不要搶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別人占座。遇到需要幫助的乘客應主動讓座。
到飯店進餐,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喊叫或敲擊桌碗。對于服務員工作的失誤,應善意提出,不可冷言相向。
宴請是常見的公關交際活動之一,恰到好處的宴請,會增進雙方的友誼。接受別人的宴請,赴宴要準時。入位排座時,要聽從主人的安排。坐姿要保持端正,不要用手托腮或雙臂肘放在桌上。不要隨意擺弄餐具和餐巾,切勿頻頻離席,或挪動座椅;要避免頭枕椅背打哈欠、搔頭等舉動。主人招呼后開始進食,進餐一次取菜不要太多,不夠時可再取。吃東西不要發出聲音。嘴內有食物,不可講話。不要嘔嘴,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住口。主人祝酒時,應暫停進餐,認真傾聽。飲酒不可過量,敬酒時不要硬勸強灌。禮尚往來,赴宴者還要注意回請。
涉外交往時,要做到不卑不亢,以禮相待。與外國人談話,最好選擇喜聞樂道的話題,如體育比賽、文藝演出、名勝風景、烹飪小吃等,這類話題輕松愉快,大家都會感興趣。如外國人主動談起我們不熟悉的話題,應洗耳恭聽,認真請教,切忌不懂裝懂,更不要主動談論自己一知半解的話題。如果是去異國,要多了解當地習慣,最好能入鄉隨俗地按當地禮儀標準做事。
除此之外,日常禮儀還有諸多方面,這里就不再贅述。
中國是禮儀之邦,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禮儀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優良的禮儀風范還是應該傳承下來,我們每個人都應不斷以此來規范自己的行為。要知道,一個普通平凡的你,經過細心的打造可以魅力倍增,這就是禮儀的力量。
上一篇:看似閑話家常,其實往往內有乾坤。
下一篇:絕不放棄,你一定會獲得不可思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