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不是拜金,理好“才”才能理好“財”
理財理的是“金錢”,卻不是一味地崇拜金錢。上海的陳先生有房有車,還有一份非常不錯的工作,年收入足以讓其躋身“金領”行列。2007年,看到股市行情飛漲,身邊的很多朋友因此“意外發財”,陳先生心癢難耐。陳太太勸陳先生稍安勿躁,要理財,從保險和債券等風險較小的投資項目做起,不要冒然投入風險較大的股票市場。然而陳先生卻說:“錢多不扎手”,硬是動員老婆把100萬元的積蓄投入了股市,然后熱切地等待“錢生錢”后,“錢帶錢”回家。世事難料,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股市開始暴跌,上證指數從6000點跌到了4000點。“輸紅了眼”的陳先生,趕緊東拼西湊了50多萬元入市“抄底”,結果又遭遇新一輪的暴跌。最后,手足無措的陳先生章法大亂,在2008年11月份全部清倉,所剩資金不到50萬元。為此,陳先生大病了一場,整個家庭也陷入了財務危機。
或許許多人認為,陳先生被理財投資害苦了,原本他工作穩定、收入可觀,如果不理財不投資,那日子平平穩穩、幸福美滿。這可就大錯特錯了,理財人人需要、家家需要,按照目前的通脹率和銀行存款利率,不理財,資產就會明顯縮水。禍害陳先生的罪魁禍首,不是理財,而是他盲目的拜金理財觀。理財是必要的,卻容不得拜金,拜金只會讓人盯著錢看,而忽略了理財的穩固性和保值性。
那么,如何才能理好財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有這兩個人,他們都是油漆匠,做的是完全相同的工作,但由于兩人在知識和智慧上的儲備不同,所以他們的收入水平也相差甚遠:其中一個平均每小時只能賺12美元~13美元,而另外一位每小時能賺到200美元。他們水平都不錯,而且都總是在忙個不停。那么為什么兩人的收入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呢?
第一個油漆匠的做法是這樣的:他會完全按照你的交代做事,你告訴他粉刷成什么顏色,他就怎么做。而那位每小時賺200美元的油漆匠的做法則截然不同:他會把你家磚頭砌成的墻壁粉刷成大理石般的效果。就這樣,對于油漆工作的了解決定了他們的技術水平,而他們的技術水平又最終決定了他們的收入水平。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職業生涯還是從任何領域來說,你的知識和智慧水平都會最終決定你所能達到的層次。理財同樣如此,不僅需要基本的理財知識,更要掌握理財技巧與本領。因此,要理好財,首先就要理好“才”。
首先,理財的基本知識是理財者都需要事先掌握的,包括什么是理財,理財的目的與規劃,各種基金、股票、債券等專業知識的了解與熟識等等。你可以翻閱理財規劃的書籍及雜志著手,或上網瀏覽有關理財網頁,以掌握更多知識。一旦開始實行理財計劃,你可征詢各相關人士對理財工具的意見,包括單位信托代理員、保險代理員、證券經紀、專業遺囑繕寫員等。如果一竅不通便冒冒失失地進入理財市場,像故事中的陳先生,就只能“生人被財欺”了。
其次,掌握理財的技巧。理財知識是大家入門課,而理財技巧的學習就是理財課的提高班。中國有幾億理財者,想要脫穎而出,爭得一份收益,就要在理財的過程中,慢慢總結理財技巧與高招。比如,“不要將雞蛋放進一個籃子里”、“如何避免投資風險”、“基金定投的三大原則”等等,另外配合一些理財過程中的好習慣,能便理財的效果更顯著,比如開源節流,養成記帳的好習慣……這些都是大家理財的必備技巧。當然,大家不僅需要借鑒“前人”的經驗,更要總結自己的經驗,因為各人不同,每個人的理財需求也不同,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棒的。掌握理財技巧的功能在于,讓你理財更輕松。
再者,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理財本領高,賺錢的能力自然越大。大家想要理好財不能僅限于規規矩矩、小打小鬧偶爾大鬧的理財格局,還要眼觀八方,將自己的聰明才智運入理財,將之發揮得更充分。平時,多注意收集各種理財信息,敢于嘗試新的理財產品。不跟著大家一起哄投,而是時刻保持自己冷靜的頭腦,學會分析理財市場,配置自己的資產;此外,想要理好財,賺更多的錢,并不僅限于理財投資市場,大家可以拿著理財“賺”來的錢去創業,去投資別的領域,這樣才算是真正地理好了“才”,也理好了“財”。
上一篇:慷慨贊美,才能內心安然
下一篇:看似閑話家常,其實往往內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