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悶氣“悶”出心臟病
生悶氣大概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的通病吧。很多女性在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時,或者老公不給力,或者孩子太調皮,就自己一個人生悶氣,悶悶不樂,也不說出來。在這里,筆者想說的是:不論男女,生氣時別悶著,小心悶出心臟病來!
悶悶不樂,心臟最受傷
人在生悶氣的時候,心臟特別受傷。因為窩在心里的悶氣不能及時排出體外,繼而入侵心臟,引起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加重了心臟的負荷。心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當它承受不住的時候,就會受傷。經常生悶氣,心臟容易被傷得“千瘡百孔”,慢慢就發展成心臟病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經常生悶氣,悶著悶著,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遇到什么導火索時,一起轉成憤怒爆發起來。中醫說“怒傷肝”,而肝是生血、統血、攝血的器官,大怒之下,肝臟功能失調,血液循環會加速。心臟是人體回血的重要器官,血液加速循環,像洪水一樣地沖擊血管和心臟,使血壓驟然升高,心臟負荷加重,耗氧量劇增,心肌細胞受損,心律失常,直至造成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跳驟停等十分嚴重的后果。這也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人很生氣或者情緒很激動時,心臟病發作的原因!
當然,并不是說生悶氣就一定會得心臟病,但是經常生悶氣會提高得心臟病的概率,患有心臟病的人如果經常生悶氣,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也非常高!
生悶氣不如“發脾氣”?
有的讀者朋友可能認為,生悶氣不如發脾氣,或者找個地方發泄發泄,比如去健身房運動,去酒吧喝酒之類的。關于這一點,筆者覺得要掌握好一個度。
生悶氣就像吹氣球,氣球里面的氣越多,氣球就越大,但是超過氣球的承受范圍了,氣球就會“嘭”一聲爆炸,我們的心臟也是這樣。所以,有氣時不要悶在心里,適當地發泄出來。
但是,發泄也要注意方式,在辦公室里摔鍵盤,在家里沖家人大吼大叫、摔東西,或者去健身房劇烈運動,去酒吧喝酒后跳舞,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沖別人發火,會給別人帶來傷害,還容易結下怨恨,而劇烈運動、喝酒后跳舞雖然能讓人暫時忘記不開心的事情,但是不良情緒加上身體的過度消耗,更容易讓血壓上升、心跳加速,進一步使心臟的血液供應減少,使心臟病發生的風險顯著增加。
那么,怎樣做才算掌握好度呢?筆者認為要掌握好以下三個度。
一是以不沖人發火為度。心里實在悶得慌,覺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你需要找個地方“發脾氣”。比如對著空曠的操場、草地大喊,或者找個沒有人的角落吼幾嗓子,能幫你把心中的氣釋放出來。如果能高歌一曲就更好了,舒暢情緒的同時還能練練肺活量。
二是以不損壞物品為度。有的人生氣的時候就喜歡摔東西,電視、手機、凳子、鍵盤……說得現實一點,摔完還得花錢買,摔別人的估計賠得更多,還是違法的。萬一越摔越激動,豈不是更壞事兒?如果實在想摔,就摔枕頭吧,反正摔不壞,柔軟度還不錯,摔累了還能靠著睡。
三是以控制情緒為度。有的人發脾氣,如果身邊的人不耐煩,很容易話趕話大吵起來,讓情緒變得更激動,還可能引發其他的事端。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好情緒。實在悶得慌,喝杯清茶清清火,然后多做幾個深呼吸,把身體里的濁氣呼出去,讓心情平復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耐心和脾氣都比以前好不少。
減少生悶氣,一切都美麗
寫著寫著,筆者發現只提到生悶氣時的處理方法,卻忘了源頭——預防生悶氣。生悶氣也能預防?當然!生活中我們生氣,絕大多數是為了一些小事:
兒媳婦跟婆婆在一起,婆婆看不慣兒媳婦大手大腳花錢,就嘮叨幾句,兒媳婦心里不高興但又不想跟老人吵架,就把事情悶在心里;準備了一桌子豐盛的晚餐,結果老公來電話說“不回來吃飯了”,失望大于期望,心里悶悶不樂;關心孩子,給孩子準備很多吃的喝的,交代孩子照顧好自己,卻被孩子嫌棄自己啰嗦;幫兒女帶孫輩,每天很累還要給他們做飯,但他們吃完就躺在沙發上,也不幫忙收拾,自己的心里很不舒服,但又怕自己說出來兒女不高興……
其實,在性格開朗的人看來,這些都是小事兒,不計較,或者是說開后也就過去了,不會自己生悶氣。如果某件事心里覺得“過不去”,可以試著找個好朋友聊聊,或者外出散散步,看場電影,打打太極,分散注意力,這樣心情會好一些。良好的交流是一味良藥,能夠治愈內心的傷痛,對健康也大有裨益。有研究發現,跟健康關系非常密切的是良好的夫妻關系、親人關系、朋友關系,這也是帶來人生幸福感的必要條件。所以,敞開心扉,嘗試溝通,心情也會豁然開朗。
腹有詩書,心地寬廣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科學家都高壽,這與他們讀書多、興趣廣泛,從而心胸寬廣有關。
再有一個建議就是多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告訴我們多讀書,讀書不但能開拓眼界,從前人的經驗中汲取更多的人生體驗,提升自我,開闊心胸,還有養生的作用,讓我們的靈魂更加豐滿有層次,身體也更加健康。
老人更容易生悶氣
老人比年輕人更容易生悶氣嗎?這個不好說,不過現在年輕人壓力都比較大,平時比較忙,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也很多,相對而言老人的時間要多一些,可能更容易“較真”一些,也容易被消極的情緒影響。所以,建議年輕的讀者朋友們,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陪父母,關心關心父母的身體,不能經常陪伴的也要常打電話跟他們聊聊天。
家中常備“消氣藥物”
容易生悶氣的人,家中需要常備一些“消氣藥物”,比如白蘿卜、陳皮、玫瑰花,它們都是理氣順氣的好幫手。就拿白蘿卜來說,最常見不過的了,經常生吃,或者煮水后喝蘿卜喝湯,有順氣、清腸、清熱的功效,特別是腸胃不好的老年人,每周吃2~3次,能預防便秘和上火。還有陳皮和玫瑰花,用來泡茶喝,能幫助你消氣、順氣,玫瑰花還有美容的作用,尤其適合愛生悶氣的女士們。陳皮是溫性的,但如果在泡茶飲用后感到上火,那就不太適合了。這時可以試試菊花茶,清肝去火又明目,也是很好的選擇喲!
情志相勝療法
如果家里人愛生氣,遇到事情容易想不開,推薦一種情志相勝療法。
該療法以中醫“五行相克”思想為依據,中醫認為,人的怒、喜、思、悲、恐等情感之間存在相勝關系,如喜勝憂,思勝恐,怒勝思等,可以通過引導對方的情緒變化而將負面情緒消除。具體做法是,開始可以和家人聊天,了解他的負面情緒因為什么而來,比如老朋友重病令人感到很傷感,就可以給他講講笑話、讀讀幽默故事、播放相聲或者觀看喜劇等,讓其放松心態,從悲傷的情緒里走出來,心態逐漸明朗起來。
這種方法很有效,不妨試一試。
冠心病適用藥膳
食補勝于藥補,中醫藥的優勢之一就是有很多藥食同源的食物,既是食物又具備藥效,安全又美味,可以經常選擇一些來防病治病。
山楂粥:山楂30克(鮮者60克),粳米100克,砂糖適量。將山楂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而后加粳米、砂糖,煮粥,作上下午點心服用,不宜空腹食用。山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而且能夠降血脂,廣大中老年人都可以食用,年輕人也可以經常食用,能降血脂、化血瘀。
靈芝田七飲:靈芝20克,田七末3克,靈芝先煎1小時,取汁送田七末,每日1次,30天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靈芝是很好的延年益壽的中藥,本方具有強身益氣通絡之功效。
“太沖”按摩到“行間”,養出好性情
我們的身上有消氣的“良藥”——太沖穴到行間穴的這條“路”。太沖穴在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輸穴,是肝經上的“去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是我們身上的“出氣筒”。行間穴在足背第一、第二趾的趾縫上,它屬于肝經,肝屬木,木生火,經常生悶氣容易氣郁化火、心火旺,需要泄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泄心火的穴位。容易生悶氣、發脾氣的人,每天順著太沖穴向行間穴按摩5~10分鐘,可以起到去肝火、泄心火的作用。
最后,做個小結:生悶氣跟憤怒一樣,都像洪水,堵不如疏,預防生悶氣,“泄”掉心里的火,才能遠離心臟病。
太沖穴
行間穴
上一篇:生病總不好,也跟“心情”密切相關
下一篇:痰濕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