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控制自己的思維,從長遠考慮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常聽老人說:“做事之前就要想到后面四步。”其實,每向前走一步,我們都需要相應對的方法,即使不能看得那么遠,至少我們需要看見下一步,這就是一種遠見。的確,我們做事情,不僅需要穩當、周全,而且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被眼前的小事所累。在時機未成熟之前,我們一定要把持住自己。一個成大事的人,眼光總是比身邊的人稍長遠一點。著名的美孚公司曾做了一次賠本買賣,可是,從最后的結果來看,它雖然放棄了眼前的利益卻收獲了長遠的發展,小利變大利、利滾利、利翻利,先前看似賠本的買賣,最終卻收獲了高額的利潤。這是一種商業中的計謀,也是每一個人需要的智慧。有時候,之所以需要我們學會自控,不要被眼前小事影響,其實是為了以后更長遠的發展。
在近代歷史中,曾國藩無疑算是一個有遠見的人,在任何時候,他都不為眼前小事所累,其最終的理想抱負是“修身、治國、平天下”,誓死效忠于清廷。
1858年,在清政府的不斷催促下,曾國藩第二次戴孝出山。屆時,他率領了湘軍,經過6年的艱苦奮戰,終于攻克了金陵。這一次,宣告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平定了天下。而另一方面,由于湘軍號稱30萬大軍,意味著清朝的軍權第一次從滿人轉移到了漢人手中。這時,曾國藩的名聲與威望都達到了頂峰。
在弟弟曾國荃看來,這是多么興奮的事情,大好的利益就在眼前,于是,他極力鼓動哥哥曾國藩“自立”。不僅如此,其他一些隨著曾國藩出生入死的將領也一起暗示要擁立他為皇帝。究竟是繼續做萬人景仰的中興名臣,還是冒著成為亂臣賊子的風險君臨天下,曾國藩為此思考了很久很久。
其實,最初同治皇帝曾做出承諾,誰能解除天平天國對清朝的威脅,誰能夠打下南京就封誰為王。可是,等到曾國藩真的打下了南京,功高震主,又手握兵權時,同治皇帝卻失言了,他只封了曾國藩“一等毅勇侯”。“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曾國藩自然明白。最后,經過思考之后,他做出了驚人的決定,自剪羽翼,解散了湘軍,忍耐一段時間之后,重新找準了自己的位置。
歷史證明,曾國藩的確是一名深謀遠慮之人。皇帝寶座無疑十分誘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完全有能力、有實力自立為王,但他卻把持住了自己,沒有輕舉妄動,這是為什么呢?曾國藩確實很有遠見,即使自己攻破了南京,但他卻已經分清了當時的局勢:清政府派遣了許多將領駐扎在長江,一旦自己叛亂,定然會予以反擊。而且,清政府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身邊的將領,分化湘軍內部力量,如若真的自立,那些將領絕不會與自己同謀。另外,曾國藩的最初夢想便是報效國家而不是自立為王。所以,即便是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依然沒有盲目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而是以長遠的眼光,忍耐在皇權下為官的戰戰兢兢。
在現實工作中,小到一個職員,大到一個公司,都需要有長遠的打算,如果你只著眼于眼前的小恩小惠,那遲早有一天你將被利益所吞噬,職場生涯同時也宣告結束。其實,即便是工作也不能含糊,每件事都需要我們的謀算,將自己的眼光放得更長一些,別為眼前的小事所累,把持住自己,這樣我們的職場之路才會走得更遠。
某食品公司因為人員調動關系,原銷售部門的經理離職了,這一職位也就暫時空缺了下來,雖然整個部門有能力的人很多,但被總經理提名的只有兩個候選人。在周一的例行公會上,總經理就公布他們的名字,并且要求他們各自在一個星期內拿出自己的市場推廣方案,誰的方案最優秀就由誰來擔任部門經理。小李、小張同時被列為了候選人,兩人平時還是好朋友,所以,這樣一場競爭非常有意思,公司各部門員工都對此議論紛紛。有人說小李絕對能勝任,因為他善于籠絡人心;有人說小張絕對能任職,因為業績比較突出。同時,有一個消息在辦公室里炸開了鍋,原來小李是經理夫人的親弟弟,這可不得了,那失敗者似乎注定了就是小張。
小張分析了其中的利害關系,心想:小李有了關系這一層,看來自己終究是失敗,不過,有什么要緊呢。如果自己真的失敗了,表現得大度,努力配合小李的工作,給人留下好的印象,日后定會有高升的機會。他就這樣一邊這樣想著,一邊準備市場推廣案。很快,一個星期就過去了,兩人同時把方案交到了辦公室。總經理在大會上宣布了結果,懂得籠絡人心的小李勝出了。小張知道自己已經失敗了,心中十分坦然,鼓掌表示慶祝,似乎一點也不在意。
小李上任了,開始了管理工作。小張還是積極地跑市場,協助小李的工作,下班后,他與小李還是好朋友。公司里人的都說:“小張這人真好,升職機會被好朋友搶了也不說什么”“就是啊,而且,工作比以前更積極,這樣踏實能干、謙虛的小伙子上哪去找啊”。三個月后,小張在朋友小李的推薦下,因業績突出被提升為部門助理。
本來,同事小李有好的關系,在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這對小張來說似乎并不公平,小張大可以因不服氣而找上司鬧,或者在小李勝出后故意與之作對。但是,聰明的小張卻很清楚眼前的人和事,自己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將不服埋在心里,努力配合小李的工作,在公司博得一個好名聲,這樣,自己能力有了,也沒得罪什么人,那高升的機會肯定會有。在這樣斟酌之后,小張才將想法投入實際行動,最后,自己的目的也達到了。
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鼠目寸光,吃不得眼前虧,心胸狹隘,容不得一點損失,最終,他們難以成就大事。
可見,對于我們來說,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需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計較眼前的小事,而是關注于長遠的發展,從而達到舍小利而保大局的目的。
上一篇:學會習慣幸福
下一篇:學會珍惜身邊的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