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敗,克服推卸責任的工作習慣
一個人如果總是習慣于為失敗尋找推脫的借口,命運就一定會伺機報復他。所以,工作中我們絕不輕易原諒自己的每一次差錯,不為失敗和過錯找借口,不斷地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這樣我們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獲得領導的賞識。
丁彬是某外貿公司的采購員,一次他和泰國貨商簽完了訂貨單后,泰商又向他展示了一款草編涼帽,樣式優美別致,夏季一定會受到女士的青睞。丁彬非常想訂下來,但他卻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他沒有一次性在賬戶里存入足夠的錢。他的主管是個非常嚴厲的人,該怎么向上司要錢呢?
他找到主管簡單地說明了情況,并承認了自己的失誤,出乎意料的是,主管沒有責備他一句,還很干脆地給他提供了一筆資金。后來草帽果然賣得很火,丁彬因此受到表揚。丁彬找到主管,他想知道,為什么主管愿意幫助他。主管嚴肅地說:“因為當時,你只是很干脆地說‘我錯了’,沒有推卸責任,沒有找借口,因此我相信你一定會把事情做好!”
面對自己的失誤,丁彬沒有推脫借口,而是勇敢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結果他得到了主管的信任。承認錯誤就代表你會努力改過;而推脫借口,則表示你還要繼續粉飾你的錯誤。借口推脫的習慣,會把你推到失敗的邊緣。
每個人都可能出現失誤,如果你能夠大聲地說:“我對這件事負責!”然后再想辦法補救,別人就會對你信心大增;相反,如果你只是一味地逃避責任,用諸多理由來為自己卸責,漸漸的,你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借口——失敗——借口——逃避——懦弱——再失敗,悲哀地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
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事例中,看看推脫借口的習慣給人帶來的影響:
3個月試用期的第一個月,陸亨所在的銷售部門就出了一起生產責任事故:因為錯過了發貨的最佳時機而給公司帶來了2萬元的經濟損失。損失雖然不大,但按照公司的規定,是要追究責任的。
在處理這件事的會議上,陸亨客觀地分析了發生這次事故的原因,主動承擔了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并且對以后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再次出現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他積極的態度贏得了公司領導層的信任。所以他順利結束了自己的試用期,也為自己在公司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任同做事干練果斷,有一股子沖勁。到這家中德合資公司上了半個月的班后,經理讓他也參加與一個大客戶簽單,意圖很明顯:給他歷練的機會。
簽單前,對方征詢任同這方對項目還有何建議。其他人都搖頭,只有任同站起來發表意見,指出對方在協議書上的多處紕漏,其實這些小紕漏并不會給公司帶來不良影響。而且他的語氣很尖銳,讓對方代表幾乎都坐不住了,最后大家不歡而散。
任同出言不慎,致使談判失敗,經理非常生氣。
事后,任同找到經理為自己百般找借口,說自己指出協議書的紕漏是為公司著想,并沒有犯錯;自己語氣尖銳是因為對方有意欺騙公司,自己對對方的行為非常氣憤……經理更加生氣,當即宣布任同結束試用,提前走人。
初入職場的新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對錯誤不能正確認識。如果你是因為業務不熟悉而犯錯,除了承認之外,向部門領導和“老同志”多多請教是最好的辦法。如果因你而失去了客戶,這時你更要誠懇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承認自己的錯誤。千萬不要犯了錯誤還拼命找借口,那樣人家就該懷疑你的原則了。
英國人哈羅德·埃文斯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對我來說,一個人是否會在失敗中沉淪,主要取決于他是否能夠把握自己的失敗。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經歷過失敗,因而失敗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以失敗為階梯。換言之,成功包含著失敗。關于失敗,我想說惟一的一句話就是:“失敗是有價值的”。正因為如此,我才敢于對自己的失敗負責。這么說,并不是指我必須受到責備,也不是指我會承認自己有罪。不,失敗從來就不是什么罪行。而我敢于對自己的失敗負責,只是表示承認這種失敗是由于我個人的原因而造成的。這也是一種責任心。如果我千方百計地為某次失敗尋找各種各樣的解釋,如果我絞盡腦汁地試圖證明某次失敗是正當的,或者,如果我覺得失敗是有害的,我就會失去這種責任心,一旦失去了這種責任心。我就無法取信于人,甚至無法取信于自己了。而一旦能容納自己的失敗,我就會變得比失敗更強大。”
任何一個人在追求人生勝局時,必然面臨挫折,從挫折中汲取教訓,是邁向成功的踏腳石。真正的失敗是犯了錯,卻到處找借口為自己辯解,而不去分析失敗的原因,并從中汲取教訓。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養成推脫借口的惡習,就沒有勇氣面對那些工作中的失敗和挫折,而這些失敗和挫折很大程度也是因為他們的壞習慣而產生的。他總是會繼續找借口替自己開脫,企圖原諒自己。一個人如果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繼續粉飾自己的過錯,原諒自己,以外界環境的不利來寬慰自己的失敗,挽回自己脆弱的面子和可憐的自尊,他也就堵死了檢討錯誤的道路,離成功越來越遠了。
上一篇:認真工作,才能贏得尊重與收獲
下一篇:麥肯錫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