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比別人多做一點
工作中有這么一種人,現(xiàn)在可以做的事情放著不做,以為以后有的是時間去做,而且還給自己找了一大堆理由讓自己心安理得。其實這種人有時候也能感覺到自己是在拖延,但卻不去改變,也從不想去改變,他們每天都生活在等待和逃避之中,空有羞愧和內(nèi)疚之心卻不去行動,毫無疑問,這樣的人,最終將會一事無成。
其實,當我們有新的工作任務時,就應該立即行動,只有這樣,我們每天才能比別人多做一點,最終比別人收獲更多。我們要徹底放棄“再等一會兒”或者“明天再開始”的想法,遇到事情馬上列出自己的行動計劃,毫不猶豫立馬去做!從現(xiàn)在就開始,著手去做自己一直在拖延的工作。要知道,當我們真正去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之前的拖延理由簡直毫無必要,干著干著,我們就會喜歡上這項工作,而且還會為自己之前的拖延感到后悔。
在工作中,很多人覺得應該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之后再行動??墒聦嵣?,良好的條件是等不來的。等我們?nèi)f事俱備的時候,別人或許早已領先我們一步,抵達成功的彼岸了。所以,我們完全沒必要等外部條件都完善了再開始工作,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只要我們肯做,肯好好努力,同樣可以把事情做到極致。另外,一旦行動起來,我們還可以創(chuàng)造許多有利的條件。一旦做起來,哪怕只做了一點點,這一點點也能帶動我們將事情做好。
我們還需看到,有時候,人們之所以選擇拖延,就是因為有些事情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xiàn)出結果,才能看到回報。如果我們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不如先給自己擬定一個完成工作任務的期限,然后把任務分解成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再設定一個完成的期限。如此逐個擊破每個階段的工作任務,不斷給自己施加適量的壓力,并讓身邊的人監(jiān)督我們按時做好,那我們就能一步一步順利完成那些看似比較困難、耗時比較長的艱巨工作。
朱小剛是一個十分靦腆的小伙子,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怎么愛說話。大學畢業(yè)后,他進入了一家貿(mào)易公司做總經(jīng)理助理。
有一天,吃過午飯,朱小剛正好碰見了董事長。董事長一看是朱小剛,就說:“小剛,我現(xiàn)在有點事,你幫我打一份午飯吧!”
朱小剛一聽是給董事長打飯,立馬變得很緊張。當他跑到食堂的時候,午飯已經(jīng)沒有了。無奈之下,朱小剛只好紅著臉對董事長說出了原委。雖然沒有受到老板的責難,但是他心里感到很失落。
這件事給了他深刻的教訓,他總在想,如果自己靈活一點,幫老板打到一份盒飯應該不是什么難事。
再看另外一個人。
馮遠在公司工作了三年,他每天的任務就是接聽電話,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然而,他接電話和別的同事不同,“沒有”、“不清楚”、“不知道”等詞匯從來都不是他的常用語,他接電話時總會給對方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信息,而不是把所有的時間浪費在一個無法解決的困境中。
后來,老板又多次找他聊天,對他的工作表現(xiàn)給予了很大肯定,很快,就提升他為業(yè)務主管。
不難發(fā)現(xiàn),馮遠的變化是隨著時間推移的,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改變自己。由此可見,當我們每天在工作中付出的比別人多的時候,那總有一天我們會收獲回報的。
我們都知道,有時候遇到事情要立馬采取行動是很難的,尤其是面對令自己不愉快的工作或很復雜的工作時,我們常常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但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并不能成為選擇拖延和逃避的理由。如果工作的確很復雜,那我們可以先把工作分成幾個小階段,分別列在紙上,然后把每一階段再細分為幾個步驟,化整為零,一步一步來做,并保證每一步都可在短時間之內(nèi)完成。如此一來,那大的任務也能迎刃而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边@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想要長成一顆很粗很高的大樹,就必須經(jīng)歷細小的萌芽階段;想要蓋成一座非常高的筑臺,就必須從每一堆泥土瓦片開始筑起;想要到達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須邁出第一步??傊?,世間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是循序漸進的。只有量的積累才能引起質(zhì)的變化。這也是在告訴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付出越多,機會就越多,成功也就越近。
在工作中,僅僅是盡心盡職做好分內(nèi)的工作,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再多做一點分外的事情,多為老板和公司考慮,做一些有益于公司發(fā)展的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工作中脫穎而出。
總之,只要我們堅持每天多做一點,就能從平凡走向卓越。
在一個多雨的午后,一位老婦人走進費城的一家百貨公司,大多數(shù)的柜臺人員都不理她。有一位年輕人走過來問她是否能為她做些什么。當她回答說只是在避雨時,這位年輕人沒有向她推銷任何東西,而是轉身拿給她一把椅子。
雨停之后,這位老婦人向這位年輕人說了聲謝謝,并向他要了一張名片。幾個月之后,這家店的老板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要求派這位年輕人前往蘇格蘭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這封信就是這位老婦人寫的,而她正是美國鋼鐵大王卡內(nèi)基的母親。
當這位年輕人收拾行李準備去蘇格蘭時,他已升格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伙人了。
為什么這個年輕人比別人獲得了更多的發(fā)展機會?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關心和禮貌。
常言道,唯有付出才能得到。一個人要得到多少,就必須先付出多少。付出時越是慷慨,得到的回報就越是豐厚;付出時越吝嗇、越小氣,得到的就越是微薄。
毫無疑問,在工作中,對于分外的事情,我們確實可以選擇不做,沒有人會因此怪罪于我們。但是如果我們做了,那顯然就多了一個機會。要知道,天道酬勤,我們多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并沒有白白浪費,終有一天,命運會給予我們更為豐厚的回報。
此外,我們只有多做一點,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個人的天賦和才華,才能向大家證明自己比別人強。當我們將多做一些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并將其充分地貫徹在我們的工作中時,那么我們離成功就會越來越近。
要知道,如果一個人能夠勤奮努力,每天都比別人多做一點,處處為別人著想,那么這樣的人必然能夠做好一件事,久而久之,成功也會向他招手。
所以,如果我們想成功,那就多做一些吧。只有比別人多做一點,多想一些,并且一直堅持,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不凡的業(yè)績。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只愿在風平浪靜下蕩舟,不愿在駭浪驚濤中航行,只愿在平坦中漫行,也不愿在坎坷中跋涉。毫無疑問,這種人在面對工作時,只會苦思冥想找些陳詞濫調(diào)來搪塞,他們是永遠不可能通過努力上進成為登上高峰的第一人的。
喬治是美國著名的出版家。他少年時,家境貧困,生活十分艱難。12歲那年,喬治經(jīng)人介紹,在費城一家書店找了一份店員的工作。對于少年喬治來說,這份工作很重要,能夠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所以,從上班第一天起,他就十分勤奮,自己的工作做完了,還要幫助老板處理其他事情。
有一天,老板對他說:“沒事你可以早點回家?!?/p>
但是喬治卻說:“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現(xiàn)在我手頭上也沒事做,就再讓我做其他的事吧,我希望證明我自己?!?/p>
老板聽了喬治的話,非常高興,他越來越賞識眼前這個小伙子。
后來,由于工作勤奮,喬治很快就成為這家書店的老板。再后來,他又成為美國出版界的大佬。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做什么工作,我們都需要努力奮進,多思考、多學習、多努力、多干一些事情。要知道,比別人多干一些活兒,非但不會吃虧,反而能帶我們走向成功。
所以,堅持每天多做一點吧,這樣不僅能展示我們的實力和才華,還能讓我們獲得更多寶貴的財富。相信擁有這樣的心態(tài)后,我們的工作一定會順風又順水,我們的前程一定會越來越光明。
【工作箴言】
在工作中比別人多做一點,不僅是一種智慧,還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準則,更是一種不怕吃虧的勇氣。只要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每天多做一點”,那終有一天會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獲得成功。
上一篇:敬業(yè)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
下一篇:注重細節(jié)的員工最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