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自處,保持適度的距離
在漫長而又寒冷的冬季,刺猬們全都凍得瑟瑟發抖,因而只好蜷縮在一起取暖。它們相互擁抱,但是剛剛覺得暖和,又馬上分開。原來,它們彼此身上的刺扎痛了對方,因而根本無法長久地保持擁抱的姿勢。然而沒過多久,它們就又覺得寒冷。無奈之下,它們只好再次抱在一起,如此分分合合很多次之后,它們終于找到了一個恰到好處的距離,這個距離使它們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對方的刺扎傷,因而一舉兩得,進退自如。
其實,人與人之間也像刺猬一樣,需要保持適度的距離。太遠了,覺得寂寞難耐;太近了,又覺得被對方鋒利的棱角扎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唯有與他人保持適度的距離,才能以最佳的姿態與對方相處。雖然人是群居動物,但是毫無疑問,每個人都需要一定的空間自處。在西方國家,很多人排隊的時候都會自覺地保持一定的距離,從不會緊緊地挨著他人,否則不但會讓他人覺得缺乏安全,也會讓自己別扭。細心的人也會發現,當我們與其他人交往過密時,很快關系就會變得惡劣,時不時地就會有矛盾產生,甚至會鬧些小別扭。相反,與那些初次見面的陌生人或者關系算不上親密的人相處時,我們反而更加寬容,彼此間的關系也更加和諧。由此可見,與某人的關系越親密,越容易經常與其發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與初次見面者交往容易。家庭成員、情侶之間常常相互埋怨,正是這種情況的表現。按理說,應該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處,相互之間的人際關系也越好,可事實上并非如此。原因何在?就是因為人們離得太近了,彼此之間毫無距離,以致彼此的缺點毫無掩飾地暴露在對方面前,所以導致關系急速惡化。最典型的表現是在戀人之間。有些戀人在談情說愛時覺得對方是最完美的,但是等到真正在一起生活之后,卻大失所望,矛盾不斷。其實,這一則是因為彼此的關系變近了,二則也是因為雙方都缺少一顆包容的心。畢竟,人無完人,我們必須懷著更加寬容的心態,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
作為法國前總統,戴高樂非常注意保持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就算是和仆人之間,戴高樂也總是小心謹慎地保持著距離,他曾說過:“仆人的眼中沒有英雄。”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即使是偉大的人,一旦與他人之間親密無間,也會失去神秘感,變得平凡無奇。因而,在擔任總統的十幾年時間里,戴高樂不管是與仆人,還是與智囊團、參謀、秘書等人,都始終保持著距離。為了保持距離,戴高樂甚至每兩年換一次辦公廳主任。對此,很多人都感到不解,戴高樂卻說,首先,調動工作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像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樣,沒有人能在一個職位上干一輩子。其次,他不想讓任何人依賴于他,恨不得在他身邊工作一輩子。他認為,唯有保持人員的流動性,才能保持整個團隊不停地注入新鮮的血液,不會有任何思想僵化的現象出現;而且,這樣能防止腐敗,有效避免那些在他身邊工作的人打著他的旗號徇私舞弊。就這樣,戴高樂的身邊很少看到眼熟的面孔,他總是不停地更換著自己團隊的血液,使其保持新鮮和朝氣蓬勃。
作為法國的總統,戴高樂尚且如此謹小慎微,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其實,任何人之間都需要保持適度的距離,倘若上司與下屬之間沒有距離,則下屬就會對上司失去尊重和崇拜的感覺,甚至會不以為然地干涉上司的決策。反之,假如師長和學生之間沒有距離,則學生就會與師長過于親密,甚至不把師長的教誨放在心里。即使是普通人之間,如果不能保持適度的距離,也會導致他們之間失去由距離產生的美,導致彼此間矛盾頻發,爭執頓起。如此一來,我們又如何能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呢!由此可見,不管你與他人之間是何種關系,不停地根據現實情況調整彼此間的距離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謂距離產生美,距離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得以建立和更好地發展的基礎。
曾經有位心理學家進行過一項特殊的實驗。即在一間寬敞的閱覽室中,只有一名讀者正在靜讀。心理學家走進去,雖然有很多座位,但是他并沒有坐,而是徑直走在那個讀者旁邊坐下。最終,大部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實驗的讀者,都迅速調整座位,坐到遠離心理學家的地方。他們之中,甚至有人滿懷戒備地問:“你要干嘛?”由此可見,在空曠的地方,任何人都難以忍受與陌生人近距離接觸,這會使人們感到深深的不安。人與人之間需要距離,這一定的空間給了彼此獨處的自由,也使人從心理上感到安全。反之,一旦自己的安全距離被侵犯,人們就會感到惱怒,甚至無法忍受。
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要學會與他人之間保持合理的距離。尤其是親密的愛人之間,常常有人覺得既然相愛就應該毫無隔閡,殊不知,越是相愛的人之間,越是應該保留適度的空間。否則,過分熱烈和占有欲強烈的愛,一定會使人覺得手足無措,甚至感到萬分沮喪。
上一篇:積極的自我暗示,讓你更加從容自信
下一篇:突破常規,跳出思維的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