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吃虧,會吃虧才能得人情
古語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也有:“可惜你滿腹文章,看不出人情世故。”會處理人情事故任何時候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一個能成大事的人,他自身的能力是一個因素,而關鍵在于他是否借助別人的強大力量。然而,要想交到好的朋友,我們就必須舍得付出,愿意吃虧,因為任何情感都經不起斤斤計較,會吃虧才能得人情。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但有時忍受點小虧反而會獲得大的利益。在實際生活中,那些凡是不能忍受吃虧的人,卻往往吃盡了苦頭。的確,人活于世,太過注重私利,就不會交到什么朋友,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愛占便宜的人,但沒有人不喜歡愛吃虧的人。我們從小也在接受“吃虧是福”的教育,然而,現代社會,卻有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
當然,吃虧并不是要“被動吃虧”,對于那些把我們當成軟柿子來利用的人,我們必須學會拒絕,否則,這樣的吃虧只能是吃力不討好。
的確,我們發現,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必定有一方會吃點虧,我們不要害怕吃虧,會吃虧才能得人情。當你吃虧的時候,第一,你會心理上贏得了比別人優越的債權感,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別人對他負有的社會債務感的總和。第二,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處事方式,你的吃虧會表明你是個豁達之人,這樣,自然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贊同,好人緣由此開始。
在中國,有句老話叫“無商不奸”。這句說的含義是:商人都是狡詐的,略有貶義。從這句話里,我們能看到自古以來人們對商人的評價——“商人都是唯利是圖的”。因此,很多時候,人們對商人都心存芥蒂。而反過來,從商的我們如果愿意放棄一些利潤空間,舍得虧本經營,那么,你不僅能收獲人們的信任,還能收獲高利潤。
清末民初,北京城有一個著名的綢緞店。有一天,突然的一場大火將所有的東西都燒掉了,其中還包括來往的賬本。大火之后,這個綢緞店的老板貼出了一張告示:“因本店的賬本已經被燒毀,凡是欠我錢的可以不還,我欠別人的,只要有憑據,照樣兌現。”
街坊鄰居看到了這樣的告示,都覺得綢緞店吃了大虧,怎么能忍耐這樣的事情呢?可沒想到,這個綢緞店卻因此事而名聲大震,許多人都慕名而來,其中還包括了許多外國人。頓時,這個被大火燒過的綢緞店又恢復了生機,生意比以前還要好。
本來,綢緞店被燒毀,店老板已經遭遇了失敗的打擊,但他懂得如何以忍耐換取人心。于是,在賬本被燒掉的情況下,店老板依然愿意忍耐自己吃虧,而不愿意顧客吃虧。沒想到,這樣的忍耐竟然換回了顧客的信任,而店里的生意自然日漸紅火。
的確,一個人只要學會吃虧,為人慷慨大方,才能獲得大家的支持,然而,任何事情都需要講究一個“度”字。我們發現,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是大家眼中的老好人,他們總是充當照顧別人的角色,什么虧都肯吃,他們永遠只會聽到這樣的話語“某某,給我拿份文件”“某某,給我倒杯茶”等,長期以往,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都處于被動的狀態,他們只能等待著被要求去做什么,而他們自己是難以決定自己想做什么的。對于這種虧,我們一定要懂得拒絕,否則,你只會被大家當成“軟柿子”。
在一家大型的廣告公司里,有一個勤快的姑娘,大家都叫她小王,小王頭腦聰明,熱情助人,剛剛進入公司的時候,她就下定決心要從最基層做起,要成為所有人的好朋友。所以,公司里的事情,屬于自己分內的,她會努力做好,不屬于自己分內的,只要有人喊自己幫忙,她也會努力做好,慢慢地,她在同事之間贏得了一個“熱心腸”的綽號。
小王感到十分滿意,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她才發現:有些事情,同事原本是自己可以做的,但他們總是讓自己去幫忙。有些人的態度很隨意,似乎吩咐小王是一件理由當然的事情,幫忙之后,連“謝謝”都懶得說,似乎讓小王幫忙是給小王面子。甚至有的人,還將自己手頭的工作交給小王去做,而自己竟然去做私活。
小王雖然心里不高興,但又不好意思拒絕,更關鍵的是不懂得拒絕,結果被那些事情弄得亂七八糟,整天忙得腳不沾地,工作非常被動,而且自己的工作還經常出現小錯誤。小王感到很煩惱:自己熱心幫助同事有錯嗎?為什么會讓自己變得這樣被動呢?
案例中,小王熱心幫助同事并沒有錯,錯在于她來者不拒,不懂說“不”。工作中,當同事遇到了不能解決的問題,你出手幫助是應該的,但幫助同事也應該有個度,否則,無度地吃虧會讓你陷入非常被動的狀態。
因此,從這一點看,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必須明白,愿意吃虧是好事,但別被動吃虧。否則,勢必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困惱,同時也會讓自己處于被動的境地。
上一篇:不虛度光陰,一路努力向前
下一篇:與優秀者為伍,自己也會變得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