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追求什么,請適可而止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贊賞某人非常執著,從不放棄。殊不知,很多時候,過分追求對自己卻是一種折磨。追求的目的是實現自己的目標,使自己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然而,假如為了追求而追求,那么你就會發現追求非但無法給你帶來快樂,反而會使你陷入痛苦之中,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甚至還會成為你生活的絆腳石。現代社會,很多人因為自己的追求而陷入痛苦之中無法自拔。針對這種現象,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高蘭·沙哈博士如實評價:“這是一種‘流行病’,我們所處的社會對人們提出的要求就是:不斷做出成績。”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人陷入追求的怪圈,就算事情最終獲得成功,他們也很難得到快樂,因為他們開始考慮以后能否獲得成功。1996年,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喬丹·弗萊特和英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臨床心理學教授保羅·海威特共同對103位抑郁癥患者進行觀察與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抑郁癥患者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最終導致越來越抑郁,患上抑郁癥。
盡管有些執迷于追求的人最終獲得了成功,然而,由于他們所獲得的成就其實不是在最好的狀態下出現的結果,因此可以推斷,假如他們能夠放開追求的執念,放松心態,也許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在追求的過程中,他們過于追求完美,因而總是感到沮喪和失望,這樣一來,就延遲并且降低了他們的行動能力,導致使他們錯失良機。相比之下,一個心態健康的人反而能夠持續保持穩定的狀態,這樣一來,更能夠靈活理性地處理突發情況,客觀地對待挫折和困難,激發出自己的最大潛力。
藍秋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她事事都喜歡追求完美: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從來沒出過任何差錯;工作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與上下級友好相處;多年來,始終保持苗條的身材,體重上下浮動的幅度居然精確到1斤……
對于這樣一個人,在別人眼中無疑是非常完美的,人們很難想象她有什么不如意。然而,藍秋的幸福指數卻很低,她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一點兒也不成功,簡直是一團糟糕。為此,藍秋求助于心理醫生。在和藍秋的接觸和交流中,心理醫生發現藍秋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內心深處非常渴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有的時候,她明明已經做得很好,但是只要有人沒有給予她好的評價,那么她馬上就會感到局促不安;假如別人高度贊揚她,或者公司獎勵她出色的工作表現,她又會自謙說是因為對手太弱了;更加糟糕的是,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她開始暴飲暴食,這可不是個好苗頭!
藍秋因為與老公感情不和在3年前離婚了,恢復單身生活之后,她也曾經想過再去尋找一個人生伴侶。然而,約會的問題卻使她無比頭疼。定下約會的時間之后,她會用整整幾小時的時間試衣服,而又覺得哪一件都不適合自己;她還會用幾小時的時間做頭發、化妝,但最終卻因為不滿意而萬分沮喪地取消約會。因此,她始終沒有找到人生伴侶。針對藍秋的這種情況,心理學家建議她素面朝天地穿著家居服外出購物。起初,藍秋非常難受,總覺得別人在注意她,對著她指指點點。但是,她在商場里逛得起興,自己都忘記了自己在素面朝天、不修邊幅地逛街,這才發現原來根本沒有人注意到她化沒化妝、穿著什么衣服。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藍秋漸漸放松了自己的心靈。每天下班回家之后,她會如釋重負地脫掉鞋子赤腳走在地板上,每到周末的時候她會整天地蓬頭垢面,在家里盡情地放松自己,無拘無束。隨著心理治療的深入,藍秋在工作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不再認為自己無論如何都還要繼續努力,而是開始嘗試著給自己一些小獎勵。每當完成一項工作的時候,她會給自己放個假,或者是給自己買一份巧克力冰激凌。如今,她已經不會再在約會前神經質地打扮自己,而是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她說,自己要找的是一個心靈的伴侶,而不是一個只會欣賞美貌的男人!
在這個事例中,藍秋無疑是過于追求完美,以至于自己處處受累,無法放松。幸運的是,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她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手段,使自己回歸到自然的生活狀態。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都和藍秋一樣追求極致的完美,甚至有些嚴重的患者還會走上自殺的道路。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追求,諸如金錢、權力、美食等。不管是追求什么,都要適可而止,一旦過度,就會陷入病態之中,使自己的心靈深受折磨。
上一篇:一直前進,你終會獲得意外的驚喜
下一篇:與眾不同的思想,讓你走出與眾不同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