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名利,把握生命的真義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边@是《紅樓夢》的開篇偈語,似乎在訴說繁華錦繡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誡人們名利世界中的冷暖。
“人生是什么”這個命題千百年來人們爭論不休,但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卻是至理名言。
名,是一種榮譽,一種地位。名常常與利相連,人有了名,就可能享受更大的權力;所以,很多人常以為有了名,便會萬事亨通。在他們看來,名與利是最“誘人”的,他們立足于社會、搏擊人生的動力亦來自于此。其實,人適當地追求名利,讓生活變得美好,并沒有什么不妥,但若把名利看得太重,則必將被名韁利鎖所困擾、所束縛。
世界上沒有不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智者之所以能夠善待名利,是因為他們有著一種常人不及的品質——淡定、淡泊。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誰都不想默默無聞地活一輩子,自古以來胸有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當作終生奮斗的三大目標。三者能得其一,對很多人來說已經終生無憾;若能盡遂人愿,更是幸運之至。然而,從辯證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進必有退,有一得必有一失,人的任何獲取都需要付出代價,而付出代價要看值不值得。
世上的很多“名利”都是綁在人身上的“繩子”,很多人受這種“繩子”的束縛,明知難受,卻不肯掙脫或松開,到頭來被“繩子”越困越緊。而智者能看透名利背后的“危機”、“危險”,懂得自己遠離名利或自己解開“繩子”,將功名利祿置之度外,追尋自己想要的簡單生活,怡然自樂。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人:當名利尚未得到時,他們會盡心竭力、努力經營,甚至把名利當作自己生命的支柱而孜孜以求;待名利得到后,他們還要“機關”算盡、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一個閃失丟名失利。這些過分追求名利的人,常常將自己弄得身心憔悴,未老先衰,他們之所以寧愿承受如此這般的“折磨”,就是因為缺少淡泊名利、笑看人生的心態。
古時候,有一個農夫初次到另一個村莊辦事,可是交通不便,他只能徒步行走。這農夫走啊走啊,穿過一大片森林后發現,要到達另一村莊,還必須經過一條河流,不然的話,就得爬過一座高山。怎么辦呢?是要渡過這條湍急的河流呢,還是辛苦地爬過高山?
正當這農夫陷入兩難時,他突然看到附近有一棵大樹,于是就用隨身攜帶的斧頭把大樹砍下,將樹干慢慢地砍鑿成一個簡易的獨木舟。這個農夫很高興,也很佩服自己的聰明,于是他很輕松地坐著自造的獨木舟到達了對岸。上岸后,農夫又得繼續往前走;可是他覺得,這個獨木舟實在太管用了,如果丟棄了,實在很可惜!而且,萬一前面再遇到河流的話,他又必須再砍樹,辛苦地鑿成獨木舟,很累人。所以,這個農夫決定把獨木舟背在身上,繼續往前走,以備不時之需。
這個農夫背著獨木舟,累得滿頭大汗,步子也愈走愈慢,因為這獨木舟實在是太重了,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這農夫邊走邊休息,有時真的很想把獨木舟扔了??墒?,他舍不得,心想,既然已經背了好一陣子,就繼續背吧,萬一真的遇到河流,就可以派上用場。這農夫一直汗流浹背地走,然而,走到天黑,他發現一路上都很平坦;在抵達另一個村莊前,都沒有再遇到河流。可是,他卻比不背獨木舟多花了三倍的時間才到達目的地。
在生活中,很多人如同上面故事中的農夫一樣,總是執迷不悟地追求或過分看中不必要或多余的東西,比如,費盡心機地追求功名富貴,但結果卻事與愿違,到頭來白白辛苦了一場,一無所獲,又讓自己筋疲力盡。實際上,擺脫名利的束縛,追求簡單的生活,才是明智而快樂的選擇。
在如今全球化時代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下,客觀地說,求名并非壞事。一個人有名譽感就有了進取的動力;有名譽感的人同時也有羞恥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聲。但是,什么事都不能過分,比如,有人為了得到更多的財富,為了獲得更高的名譽、地位,不擇手段,結果名譽、地位沒求來,自己反倒臭名遠揚,被繩之以法,這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孟子說:“養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币馑际钦f,如果一個人心中的欲望是很有限的,那么對于他來說,由外面獲得的東西是多是少都不會助長他的欲望;而若一個人心中充滿無盡的欲望,那么,他永遠也不會有快樂幸福的時候。人倘若在名利的驅動下,一心想著“往上爬”、“掙大錢”、“出人頭地”,那么,名利增長了以后,他的欲望會再一次膨脹,如此循環下去,他會永遠追求著名利,直至生命的盡頭仍然不滿足。
所以,我們要從“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來,從欲望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把名利看淡一些,盡量簡單地生活。人的一生,更重要的是為了公眾事業,民族和國家的利益,為了家庭的和睦,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認認真真地做事,不為虛名私利而活。人只要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就證明他活得有價值,就自然會獲得一定的榮譽,就會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上一篇:提高自己的美德修養
下一篇:永遠真心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