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很容易讓一個人迷失心智
對個人而言,貪婪就像水面上扭曲游動的蛇,總是能攪得人心不能平靜。而貪婪者內心的道德感,隨著欲望的增加而不斷地減少,而惡念則會一次比一次膨脹。
貪婪是人性的惡習,是人性中無法隱藏的缺陷。正如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丹尼.羅德克所說:“世界上幾乎所有大宗教都有著一條戒律,就是反對貪婪。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可聽到人們用鄙夷不屑的口吻說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貪婪成性等貶斥貪婪的詞匯來。”
所謂貪婪,意思就是貪得無厭,它是一種過度膨脹的私欲。而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不論是對美食、金錢還是權力等的欲望,永遠都得不到滿足。如果一個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就像是一座墻垣已經坍塌的城池,隨時都可能在利益和感官刺激的誘惑下崩潰,進而迷失自己的心智。
傳說上帝在創造蜈蚣時,原本是沒有給它造腳的,但它依然擁有爬行動物中蛇一樣快的速度。但是有一天,它看到梅花鹿、羚羊和其他有腳的動物跑得比自己快得多,心里便很不高興,“哼!腳那么多,當然會跑得這么快。”
于是,它開始向上帝禱告:“上帝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都要多的腳。”
上帝實現了蜈蚣的愿望,將許多的腳都放在蜈蚣的面前,任它取用。
蜈蚣一看,樂了,于是拿起眾多的腳,一只一只地粘貼到身上,從頭一直粘到尾。它十分滿意自己的新腳,心想:“現在我可以像箭一樣地跑去了。”
然而,等它開始要跑步時,才發現自己的腳太多,毫無秩序,噼里啪啦地亂走一通,這讓它不得不全神貫注、精神集中,才能使這些腳不致相互跌絆而順利地往前走。
這樣一來,蜈蚣的速度比以前更加慢了。
正是因為蜈蚣太過貪婪,才讓它非但沒有健步如飛,反而步履緩慢,舉步維艱。其實,這個道理在人身上也一樣適用,人們一旦擁有過多的私欲,終有一天,會像蜈蚣一樣出現超載的現象,最終反而失去原本所有的東西。正如《伊索寓言》里所講的:“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因為貪婪而迷失方向的人隨處可見。現實中,我們擁有的東西并不少,僅僅因為永不滿足的欲望而使自己變得更加貪婪,下面這個故事正說明了這個道理。
俄亥俄州的亞歷山大商場在1956年曾發生一起特大盜竊案,共丟失8只金表,造成6萬美圓的損失。在當時這是個非常龐大的數目。
就在案子還在偵破中時,一個名叫羅森的紐約商人隨身攜帶了幾十萬美圓的現金到此批貨。他來到下榻的酒店后,將現金存進了酒店的保險柜里,然后就出門吃早餐去了。
在咖啡廳里,他聽到鄰桌的人在談論那起轟動全城的金表盜竊案,由于是當時的新聞,他也并沒有太在意。
到中午,他出門吃午飯時,他又聽見有人在談及此事,據傳有人花了上萬美圓買了兩只金表,轉手賣掉后能凈賺3萬美圓,人們紛紛不無羨慕地說:“要是我能遇上這種事該多好!”然而羅森卻有些懷疑。
到了晚餐的時候,他又再次聽到關于金表的話題,他吃完飯后回房,突然接到一個神秘的電話:“你對金表感興趣嗎?我知道你是個做大生意的商人,老實說,我這些金表在本地不容易脫手,如果你對此感興趣,我們可以協商一下,如果對品質有懷疑,你可以去附近的珠寶店進行鑒定,怎樣?”
羅森聽到后大為心動,要知道,做成這筆生意得到的利潤要比自己平時的生意優厚了幾倍還多,于是他答應和對方當面相談,最后他用4萬美圓買下傳說中的3只被盜金表。
到了第二天,他發覺金表有些不對勁,于是拿到熟人那里做鑒定,結果卻發現3只金表都是贗品,全部價值不過2000元。直到這群騙子落入法網后,羅森才明白,他從一開始就被這伙騙子盯上了,他一整天聽到的關于金表的話題,都是他們故意引自己上當的圈套。
誰也不敢說自己不會產生貪婪之心,問題是當這種念頭冒起的時候我們怎樣淡然處之,不讓私欲占據自己的心靈。上例中的羅森就是沒有把持住自己,以至于迷失了心智,跌入騙子們布下的陷阱。
我們都知道貪婪帶來的惡果,那么,貪婪心理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呢?一旦產生這種心理又該如何調適?
一般而言,貪婪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錯誤的價值觀念
有些人自以為是,錯誤地認為社會是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為自己擁有。這種人是極端的個人主義者,欲望永遠都得不到滿足。他們會得隴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從不會滿足。
2.行為的強化作用
有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時,多有懼怕心理,但一旦得手,嘗到甜頭后,膽子就越來越大。每一次的僥幸,對他都是一種條件刺激,會不斷強化著貪婪心理。
3.攀比心理
有些人原本也是清白之人,但是看到原來與自己境況差不多的同事、鄰居、朋友、親戚等,甚至原來那些比自己條件差得遠的人都發達了,心里就不平衡了,由此也學著伸出了貪婪的雙手。
4.補償心理
有些人原來家境貧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經歷,當他們一旦在地位、身份上得到上升的時候,他們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索取不義之財,以補償以往的損失。
貪婪,多是個人在后天社會環境中受病態文化的影響所形成的自私、攫取、不滿足的價值觀,而出現的不正常的行為表現。
當然,并不是說有了貪婪之心就一定無法挽救,實際上,若要改正,還是可以自我調適的,具體方法如下:
1.格言自警法
古往今來,仁人賢士對貪婪之人是非常鄙視的,關于這方面的詩文和名言格言有很多,可以多看一些,并記下來,朝夕自警。可以粘貼在自己可以經常看見或接觸到的地方,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犯這種錯誤。
2.自我反思法
拿出一張紙,用筆在紙上寫下20個“我喜歡”的東西,回答時應不假思索,限時20秒鐘,待全部寫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過分的欲望。這樣就可明確貪婪的對象與范圍,最后自己分析對造成貪婪心理的原因與危害。分析清楚后,便自己對癥下藥,改掉貪婪的惡習。
總的來說,貪婪很容易讓一個人迷失心智,當貪欲產生時,再大的胃口也無法填滿,欲望越多,就越容易上當受騙,貪婪所帶來的結果只會有更多的煩惱與麻煩,所以,一定要謹記,不可貪婪。
上一篇:讓丈夫寵愛一生
下一篇:跟在別人后頭永遠無法超越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