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有善意的謊言,但不要謊話連篇
謊言,是一種刻意隱瞞,或是一種與真相不符的信息。它有時意味著欺騙,但有時候,又是一種善意的保護,使他人從中獲得力量與希望。
有一架飛機在飛往目的地的途中,由于受到天氣的影響,緊急迫降在沙漠里,飛機因此遭遇損壞,無法起飛。沙漠里的信號不好,所有的通訊設備暫時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此時,人們陷入了絕望的深淵,感覺恐慌無比,開始爭奪飛機里的糧食和水,眼看要大打出手。
就在這時,大家聽到一個鎮定自若的聲音:“大家不要驚慌,我是飛機設計師,只要大家安靜下來,然后聽我的指揮,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修好飛機,相信我,每個人都能安全地離開這里?!笨只诺娜巳侯D時安靜下來,人們陸陸續續將手里的東西放回原處,一起奔向這個給他們帶來希望的人。然后,他們聽從設計師的吩咐,相互鼓舞,相互幫助,人人節省水和糧食,一起對抗沙漠里的風暴,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心漸漸平靜下來。一天,兩天……十天過去了,設計師每天都在忙碌著試圖修理好飛機,還不斷地告知大家“就快修好了”。第十一天的早晨,一隊往返沙漠的商人搭救了他們。后來,人們才知道,那個乘客根本不是飛機設計師,他是一名少兒教師,他不過是為了安撫人們而使用了一個謊言。
小時候,大人們每次講完“狼來了”這個故事都會告誡我們,不要說謊,做人一定要誠實,否則就會像那個放羊的小孩一樣被狼吃掉。大人們的話是正確的,誠實是做人的根本;但隨著我們逐漸長大,后來我們發現有一種謊言無關乎誠實與否,它是善意的,人們偶爾會需要這樣的謊言。比如,一位老人忽然很有興致地告訴你,“我要再活一百年,然后把年輕時沒有做完的事,全部做完。”當然,事實上,這是不太可能的。但這時你會說:“只要您每天開開心心的,一定會長命百歲,一定會如愿以償。”這樣善意的謊言無論何時都會帶給人快樂與希望。
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在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里就講述了一個有關善意謊言的故事?;挤窝椎母F學生瓊西看著窗外對面墻上的常春藤葉子不斷被風吹落,她說,最后一片葉子代表她,它的飄落,代表自己的死亡。貝爾曼,一個年老的畫家,在聽過蘇講述室友瓊西的故事后,在最后一片葉子即將飄落的夜里,搭著梯子站在狂風暴雨里畫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葉,編造了一個善良的謊言,而自己卻患上肺炎,很快去世了。
善意的謊言,就像一束光,能在人迷茫時將陰霾的心靈照亮。它能使人們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使人積極向上。善意的謊言能讓人找到笑對生活的理由,又有誰會拒絕善意謊言背后的愛呢?
認同善意的謊言,和支持說謊是兩個概念。
比如,在辦公室,面對同事時,在私人空間中,同家人、朋友、鄰居在一起時,我們有時害怕某個事實被揭露出來,會編造謊言,這是一種掩飾。
這類謊言,為了讓對方看不清或者看不見自己的真實情況,雖然類似演戲的性質,很多時候無關大礙,也無可厚非。然而,謊言背后,往往隱藏著一個人不知應該如何排解的困擾或者對環境變換的不適應。也有的是因為迫不得已。其實,這時,如果你能敞開心扉,對那些可信的人坦率講出實情,更多時候會得到幫助和諒解。
還有,損害了他人利益,為了逃避責任、為一己之私而說謊。這種謊言最終會被人識破,而失去再說謊話的土壤,自己的貪欲所指向的東西也終將失去。
例如,在工廠中,當發生產品質量事故,導致一定后果時,有關責任人試圖隱藏產品質量問題背后的真相,就會制造相應的謊言;當某政界和商界人物的行賄受賄丑聞等被披露時,有關當局新聞發布會上的一般說辭是:“當事人不太小心,沒有留意。這是工作不小心導致的失誤?!北M量以謊言推卸責任,想脫開干系。
還有些時候,人們為追求不正當利益,將“不知道”“不清楚”作為借口,并以此保身。
比如,企業中,某一“背光”的行為被曝光后,相關負責人被問及與此隱秘事件相關的話題,常常能聽到他們用“忘記了,不記得了”這樣的話來為自己開脫。就是到了某些說謊的官僚、政客、大企業領導人的謊言被揭穿時,他們又以“當時太大意、沒太在意或我沒經手,當時是我的助理在處理”此類話來搪塞,好像他們并無太大過失似的。
雖然說記憶失靈、理解失誤、口誤這些現象難免在人們身上發生,但有些人明明對真相了如指掌,卻還要在眾人面前或者鏡頭面前說些“不記得了”之類的搪塞之詞,這是不折不扣的謊言。他們試圖隱藏自己不可告人的“難言之隱”,卻不知道欲蓋彌彰,當謊言被揭穿時,一切都將落空。
另外,一個人一旦說了謊,為了圓謊就要不斷地說下去,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最終會到自己難以控制的程度,這時很可怕的。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只要有人類存在,其實就會不停地出現謊言。謊言成了人們永遠無法擺脫的伴侶。人們撒謊往往與趨利避害相關,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誰不避害趨利呢?然而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的有些謊言常常會為自己設置高高的柵欄,擋著別人的同時,也終將自己困于其中。
上一篇:決定成功的是工作要求之外的20分。
下一篇:開始了,就是走在奔向目標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