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他人的長處,包容他人的短處
對于他人的短處,我們是“包容”還是“計較”,其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學會了欣賞別人的長處,包容別人的短處,那么你在交際中就不會錙銖必較,自然也不會活得那么累了。
在四川樂山凌云寺內的彌勒佛旁有一副對聯:“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無知無識;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來觀去,觀他人總有高有低。”這副對聯強調的是看待自己時要隨時隨地看到自己的無知無識,而看待他人時要盡量找出對方的長處。只有懂得欣賞他人的長處,包容他人的短處,才能夠擁有令人欽慕的氣度。而人一旦有了這種包容的氣度,就能夠閑庭信步,笑看四季的花落花開,享受人生。
所謂包容,說白了就是要容人、容事、容人,在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容人,容人是容言、容事的根本。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優秀的人也會有不優秀的一面,正所謂“有高山,始有低谷”,每個人都是既有長處又有短處。成大事者必須要學會包容他人的短處,容不得別人短處的人勢必難以成事。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去世以后,蔣琬開始主持朝政。蔣琬有個屬下叫楊戲,此人性情孤僻,訥于言語。蔣琬同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
有人不喜歡楊戲的為人,在蔣琬面前說他的壞話:“楊戲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蔣琬聽了卻不以為意,他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贊揚我,那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批評我,他也會覺得我下不來臺。因此,他只好不說話了。事實上,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此后,人們開始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蔣琬正是因為有宰相的度量,才會包容怠慢自己的楊戲。這份寬和待人的胸懷不僅使蔣琬能夠識人、得人,蜀國社會安定,國力增強,更使自己名揚天下。
同樣的故事,在唐太宗時期也發生過:
唐太宗李世民與賢臣魏征的故事被世人傳為佳話。
在李建成同李世民爭奪皇位時,魏征曾替李建成出謀劃策。玄武門之變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階下囚。此時,李世民完全可以治魏征的罪,殺他的頭。可是李世民并沒有那么做,他非常欣賞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不僅釋放了魏征,還重用了他,讓他做了宰相。
后來,魏征成為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成為史上有名的“諫官”,而李世民在魏征等賢臣的輔佐下,也成就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李世民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名君,不僅是因為他尊賢愛才,更重要的是他有著寬宏大度、善于諒解他人的優秀品格。這種包容他人的品格和氣度正是成大事者所必不可少的。
包容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精神。包容他人就是要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并且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長處的時候,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做到與人和睦相處。
林肯兩度當選為美國總統,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在面對態度傲慢、自恃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時,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包容,捍衛了自己的尊嚴,也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愛戴。在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的包容顯現了非凡的作用。
當時,有人向總統舉薦了非常有軍事才能的格蘭特,可是遭到了整個國會的反對。他們指責說:“格蘭特不僅嗜酒如命,還脾氣暴躁,不適合領導軍隊。”林肯卻力排眾議說:“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我們看一個人時,更多的是要看到他的長處,而不應當只盯著他的短處。格蘭特將軍英勇善戰,這正是當前我們所需要的呀。”
由于林肯的堅持,格蘭特臨危受命,指揮士兵迎戰南方軍隊。果然,他以自己出眾的軍事才能,指揮軍隊很快扭轉了局面,大敗南方軍隊,從而取得了南北戰爭的勝利。
事實上,包容的前提是賞識。只有會賞識的人才有容人的氣度,也只有具有賞識之心的人才稱得上是能包容的人。試想,倘若林肯在賞識格蘭特的才能時,不能包容他的缺點,那么他也不會重用格蘭特。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過分苛求別人的完美是不切實際的。有時,包容別人的缺點,反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減法交際,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包容,你就會活得輕松自在。只有能夠欣賞他人的長處,包容他人的短處,才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有所作為。
上一篇: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下一篇:死要面子:要了面子,斷了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