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有關重陽節的知名度最高的一首詩。
農歷九月九日定為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易經》將“九”視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為“重九”,也作“重陽”,被認為是值得慶賀之日。是日,因大多數地區已進秋季,天高云淡,所以活動異常豐富,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等內容無不令人盡興而歡。
插茱萸、戴菊花是重陽節重要習俗。茱萸味香,有驅蟲祛濕效用,又可消積食,散寒熱。而由于民間有觀點認為九月九日是逢兇之日,百姓喜佩茱萸辟邪求吉。他們將茱萸戴在臂上或磨碎置于香袋里,稱為茱萸囊,甚至還有人把茱萸或菊花插在頭上。
登高遠眺是重陽節的主要節目,特別是老者,更是借這一天,舒筋活血,邀友敘舊,登高之處并無特殊規定,小山、高塔都是上好去處。這些習俗使得重陽節又有了“茱萸節”“登高節”的別稱。
流傳了幾千年的重陽節1 989 年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這一年,中國政府將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或“敬老節”,為那些居于年齡和成就高處的老人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上一篇:道別時請千萬不要依依不舍
下一篇:香水豈能一噴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