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地理奇書《山海經(jīng)》
在我國古代的典籍中,《山海經(jīng)》是一部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它包含著我國古代地理、歷史、神話、動植物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是研究我國古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重要史料,被稱為“探祖尋源的奇書”。
據(jù)史籍記載,黃帝時期,在北方大荒中,有一座大山,拔地而起,高與天齊。山上居住著夸父族,他們個個身材高大,力氣超強。不久,大地發(fā)生了嚴重的旱災,太陽像個大火球,烤得大地龜裂,江湖干涸,一片荒涼。夸父族全體出動找水抗旱,但江湖干涸,無水可找。于是,勇敢的夸父首領(lǐng)發(fā)誓要把太陽摘下來。
太陽見夸父真發(fā)火,也有點心慌,加快速度向西落去。夸父首領(lǐng)拔腿就追。太陽一面加快滑行,一面向夸父射出熱力,想阻止他前進。但是,執(zhí)著的夸父盡管汗如雨注,卻不肯停步。
夸父瞬息間已追了萬里,追至太陽落下的地方禺谷。太陽眼看無處可逃,就將所有的熱量一齊向夸父射去。
夸父一陣頭暈目眩,眼前金星亂迸,口干舌焦,雙手不覺軟垂。“不能倒下去!”夸父一面鼓勵自己,一面俯身去飲黃河的水,想喝點水后再捉太陽。哪知他喝干了黃河,連支流渭水也喝干,還是感到口渴難忍。
倔強的夸父決心去喝大澤的水,再去和太陽較量。大澤又“瀚海”,是鳥雀們滋生幼兒和更換羽毛的地方。夸父剛走到大澤邊,還沒俯下身來,一陣頭暈,“轟”的一聲,像座大山似的傾倒了。
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把手杖奮力向太陽拋去,閉上了眼睛。隨即,他的身軀立即化作夸父山。
第二天早晨,太陽神氣活現(xiàn)地從東方再次升起,一看到夸父,也不由暗暗欽佩夸父的勇氣。說也奇怪,經(jīng)太陽光一照,夸父的手杖竟化成一片桃林,滿樹掛著碩大的果實。夸父死了,他并沒捉住太陽。可是天帝被他的犧牲和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動,懲罰了太陽。從此,他的部族年年風調(diào)雨順,萬物興盛。夸父的后代子孫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兒育女,繁衍后代,生活非常幸福。
這個故事就出自《山海經(jīng)》,名為“夸父追日”。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神話故事,表現(xiàn)了遠古人們意志堅決,不畏艱難的勇氣。同時,這個故事也包含了遠古時期人們對大地的認識。
在現(xiàn)代人看來,大地是球形的,圍繞著太陽運轉(zhuǎn),太陽根本不會落入地球,更何況向西遷移,不是被高山擋住,而是到了地球的另一邊。但對遠古時期夸父族這樣的一個內(nèi)陸部族來說,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繞太陽運轉(zhuǎn)以及我國西北部的地理狀況,他們一無所知。他們最多可能從靠近黃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東面,就是大海,太陽從海中升起;至于西面得到盡頭,則是太陽落下的禺谷這個地方。
其實,《山海經(jīng)》中的很多記載,與其說它是一部神話故事集,不如說它記錄著可以考實的地理知識。《山海經(jīng)》相傳為唐虞時期大禹、伯益所作,此書從形式至內(nèi)容都以敘述各地山川物產(chǎn)為主,盡管雜有神話但比例不大,無疑是一部早期地理書。
上一篇:一路向西行進的法顯
下一篇:不可思議的探索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