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于(yú)
82 于(yú)
【尋根溯源】
于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出自姬姓,為周武王姬發(fā)的后代。西周初年,周武王將其第二個兒子邘封在邘國(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陽西北于邘邰鎮(zhèn)),稱于邘叔。后來,于邘叔的子孫就以國名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則去邑旁姓于,是為河南于氏,史稱于姓正宗。二是東海(今山東東南、江蘇蘇北地區(qū))于公的后代。三是唐朝淳于氏為避諱皇帝李純的名,而改姓于。
【變遷分布】
早期主要在北方發(fā)展,在今河南、山東、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湖北等地活動,并在河內、河南、東海等郡形成望族。宋明時期,以山東、河南、江蘇、河北等地分布密集。當今于姓遍布全國各地,而以黑龍江、遼寧、山東最為集中。
【名人薈萃】
于公:漢代官吏。東海郯(今山東省郯城北)人。曾官廷尉,為縣獄吏。執(zhí)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恨。他洗雪“東海孝婦”一案,以善于決獄而成名。
于志寧:唐初大臣。京兆高陵(今屬陜西)人。隋大業(yè)末為冠氏(一作清河))縣長,時山東亂,棄官歸里。唐高祖入關,迎謁于長春宮,授銀青光祿大夫。歷渭北道行軍元帥府記室、天策府中郎、文學館學士。貞觀三年,進中書侍郎,加散騎常侍、行太子左庶子。十四年,兼太子詹事。
于謙:明朝大臣。浙江省錢塘(今杭州)人。成祖年間進士,曾歷任監(jiān)察御史、巡撫、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期間,平反冤案,賑濟災荒,頗得民心。英宗時,蒙古瓦剌貴族也先率軍來犯,英宗被俘。一些朝臣主張南逃避敵,于謙誓死保衛(wèi)京師,并擁成王為帝(景帝)。打敗瓦剌軍。英宗被釋奪回帝位。于謙被捕下獄,以“意欲謀逆”罪被判處死刑,史稱“行路嗟嘆,天下冤之”。有《于忠肅集》。
于成龍:清代名臣。漢軍鑲黃旗人,山西永寧州(今山西離石)人。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重視教育,興修學校,康熙贊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兩江總督。
上一篇:百家姓《樂(yuè)》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時(shí)》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