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唱詩班”:中國風美學煉成之道》
近日,全網總點擊量超10億,被網友稱為新一代“有生之年系列”的國產原創動畫“中國唱詩班”系列發布了新作《夜思》首張概念海報,引一眾國漫迷圍觀。
“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是“上海嘉定800年”政府重點文化項目之一,由上海嘉定區委宣傳部和上海綠洲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品,兆德文化傳播(上海)工作室和北京璀璨星空文化聯合制作。截至目前,該系列動畫已推出4部短篇動畫,均收獲不俗口碑。在豆瓣上,《元日》評分8.3;《相思(上)》評分8.5;《游子吟》評分8.6;《飲湖上初晴后雨》評分8.2;在B站,“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評分為9.8,被網友稱贊為“國漫的正確打開方式”。2017年,“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之《相思(上)》獲得新光獎最佳動畫短片獎、獲得TBS Digicon6亞洲數碼大賽中國區金獎。
“‘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是以國學經典古詩詞為精神內核,通過動畫的呈現形式、電影故事的講述手法,用水墨畫寫意風格營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美學意境的國漫作品。我們對這個項目的藝術水準很有信心,但其在網絡走紅是意外驚喜。”“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監制林旭堅如是說。

《相思(上)》
講好真實的中國故事
“中國唱詩班”項目以上海嘉定區作曲家易鳳林創作的《中國唱詩班——中華優秀傳統“詩樂啟蒙”》音樂專輯為創作基礎,自2015年起,被改編成講述嘉定名人雅士歷史典故的系列動畫。作為政府出品的公益宣傳片,取材真實的中國故事是“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的創作前提,講好真實的中國故事是其創作訴求。“我不希望觀眾看到這些作品只是感嘆畫面好美,卻不知道作品在表達什么。這個系列動畫的主旨是希望講好故事,塑造好體現故事內核的人物。”“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導演彭擎政介紹。
“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的每篇故事均根據史實改編,林旭堅告訴《綜藝報》,“每集制作前期,創作團隊都要做大量調研和資料搜集。劇中的建筑、服飾、妝發、語言、風俗、環境等都力求精準還原當時的情境。”
史實和改編之間的權衡是該系列創作的難點之一。林旭堅以《相思(上)》舉例,王初彤和六娘是曾經生活在嘉定的真實人物,彼此間確有愛情故事發生。而作品中這對人物兩小無猜的童趣生活片段和故事雨天的情節設定,都是創作團隊出于戲劇呈現的考慮改編進去的。彭擎政表示,“《相思(上)》里承載了我個人的一些情感。我是福建人,之前在故鄉時很討厭陰雨天,感覺去哪里都不方便。來到北方生活后,因為很少下雨,反而開始思念南方的雨。《相思(上)》通篇我都將梅雨天作為背景,除了地域原因,也是考慮到雨天更符合故事和詩的意境,更能將觀眾帶入‘相思’的情緒氛圍。”雨天的設計貫穿了整個故事:如果不是雨天,就不會有《相思(上)》開篇一顆紅豆變成一把傘這個鏡頭;以及男主人公在六娘門前哭訴的情緒渲染等。從網絡點擊數據來看,“中國唱詩班”系列推出的4部作品中,網友最喜愛的正是《相思(上)》。截至3月20日,該作全網點擊量近5億。此外,“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在每部作品中“埋伏”了許多彩蛋,例如《相思(上)》中反復被網友安利的六娘家門前對聯的三次變化等細節,都增加了作品的反復觀賞性。
出品方嘉定區委宣傳部和綠洲集團給予“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制作團隊很大的創作自由,以出精品為原則,沒有限定作品具體的上線日期。又因為該系列動畫屬于公益性質,導演和監制更多是出于情懷在做這部系列作品,所以“中國唱詩班”更新較慢,且不定期推出。

中國意境表達的創新整合
“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的主創包括監制林旭堅、導演彭擎政、編劇李夏恩、作曲易鳳林、配樂韋卓成,后期制作團隊的馬超、賈如卿,歷史顧問徐征偉等,是一支大部分由80后、90后組成的年輕團隊。彭擎政自幼學習美術,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接受的是學院派教育,對中西方藝術都有接觸;他對于藝術片和商業片都持欣賞態度,也在作品中注重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平衡。“從大學畢業制作動畫短片《諾言》開始,包括目前正在做的動畫項目《京劇貓》,我一直在探索中國風的精髓表達和意境處理,而非單純強調技法或元素。我希望通過藝術手段和觀感上所做的調度,令作品更賞心悅目,觀眾更容易從情緒上走進作品、感受角色,這是我對于‘中國風’的理解和表達,也可能是‘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有些與眾不同的原因。”彭擎政說。
“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在美術設計上,參考了中國臺灣導演楊德昌的遺作《追風》和很多中國繪畫大師的山水畫作品,最終找到適合自己調性的方向進行整合創新。彭擎政告訴《綜藝報》,“這個動畫系列的場景采用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寫意方式,人物的線條、上色則運用了比較現代的表現方法,兩者的結合并不容易,要不斷找平衡。”“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的視聽語言還結合了現代電影表現手段,例如《相思(上)》借用紅豆與紅紙傘的相似性,以大俯拍角度開場等耐人尋味的鏡頭語言運用都給網友留下深刻印象。
彭擎政認為,“中國風是這個系列的精神和內核,我們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讓大家看到中國風的更多表現形式。”“中國唱詩班”系列每一部作品都在嘗試創新、尋求突破。第一部作品《元日》是對該系列風格的摸索,比較像一篇散文,是中國人過節習俗、氛圍的展現;第二部《相思(上)》講述一個愛情故事,有了清晰的故事主線和人物;第三部《游子吟》嘗試以奇幻的童趣方式探討親情,展現了母愛;《飲湖上初晴后雨》以失意的婁堅打開心結的故事,與觀眾分享人生感悟。
彭擎政希望“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能不重復自己,做更多嘗試。該系列第五部《夜思》計劃于2018年推出,目前正在緊張制作中。《夜思》講述外交家顧維鈞不顧自身安危跟隨國家調查團深入東北調查日本偽滿政府的故事,是愛國主義題材作品。林旭堅介紹,“《夜思》與‘中國唱詩班‘前4集在風格上有很大不同。前4部作品采用中國水墨畫的畫法,《夜思》則結合了西方水彩畫風格。《夜思》發生的背景是民國時期的哈爾濱,當時哈爾濱的建筑風格很歐式,調整畫法是為了更好地呈現歷史真實。當然,《夜思》的整體呈現效果依舊延續了中國風的意境表達。”
上一篇:齊白石學畫
下一篇:“四步誦讀法”在古詩文教學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