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昂夫《【正宮】塞鴻秋·【正宮】塞鴻秋·【中呂】朝天子·【雙調】慶東原·【雙調】楚天遙過清江引》題解|注釋|鑒賞
薛昂夫
薛昂夫,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回鶻(即今維吾爾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為姓。漢姓馬,一字九皋,故亦稱馬昂夫、馬九皋。先世內遷于懷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陽)。祖、父皆封覃國公。昂夫曾拜著名詞人劉辰翁為師。歷官江西行中書省令史、秘書監郎官、僉典瑞院事、太平路總管、衢州路總管等職。晚年退出官場,在杭州皋亭山一帶隱居。善篆書,有詩名,與虞集、薩都剌有唱和。散曲現存小令65首,套數3首,小令多連章之作。散曲題材以優游美景、懷古嘆世為主。《太和正音譜》評曰:“薛昂夫之詞如雪窗翠竹。”
【正宮】塞鴻秋
功名萬里忙如燕,斯文一脈微如線①。光陰寸隙流如電②,風霜兩鬢白如練③。盡道便休官④,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⑤。
【題解】
這是一首憤世疾俗的諷刺之作,諷刺的對象是那些成天高喊“辭官”、“歸隱”的假名士。他們表面上擺出一副清高脫俗的模樣,骨子里卻是熱衷烏紗、追逐利祿的勢利之徒。全曲刻劃形象生動,筆鋒犀利,反詰有力。
【注釋】
①斯文一脈——文章學業這一行業。微如線,喻指后繼乏人。
②寸隙——比喻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
③練——潔白的絲絹,比喻鬢發雪白。
④“盡道”二句——唐靈澈《東林寺酬韋丹刺史》:“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休官,辭官。林下指隱居之處。
⑤彭澤縣——指陶淵明,陶曾官彭澤縣令。
【正宮】塞鴻秋
凌歊臺懷古
凌歊臺畔黃山鋪,是三千歌舞亡家處①。望夫山下烏江渡②,是八千子弟思鄉去。江東日暮云③,渭北春天樹,青山太白墳如故④。
【題解】
凌歊(xiāo)臺,南朝宋武帝劉裕所建,臺上蓄有三千歌舞女子。故址在今安徽當涂縣西黃山上。歊,暑熱;凌歊,驅除暑熱。作者登上凌歊臺,歷史上在此地發生過的一幕幕在其腦際中浮現:劉裕的三千歌舞女,項羽自刎的情景,杜甫與李白互相唱酬的情誼……這一切已成歷史陳跡,留給后人懷念與思考的固然很多,但只有李白才能流芳百世,其余的倶無足道。作者的感慨是深沉的,曲詞流暢,一氣呵成,可見作者藝術才力的深厚。
【注釋】
①“是三千”句——唐許渾《凌歒臺》詩:“宋祖凌歊樂未回,三千歌舞宿層臺。”亡家處,離家入宮之處。
②“望夫山”二句——望夫山,在安徽當涂縣西北四十里。烏江渡,在安徽和縣東北。《史記·項羽本紀》載,楚漢相爭,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渡。烏江亭長邀他渡江,項羽曰:我與江東八千子弟起義而西,現無一人生還。我有何面目去見江東父老?遂拔劍自刎而死。
③“江東”二句——杜甫《春日憶李白》:“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此處套用杜詩,表達對李白的懷念。
④青山——在安徽當涂縣東南。太白墳,在青山西北。李白字太白。此句喻指李白流芳百世。
【中呂】朝天子
丙吉,宰執①,燮理陰陽氣②。有司不問爾相推③,人命關天地。牛喘非時④,何須留意?原來養得肥。早知,好吃,殺了供堂食⑤。
【題解】
西漢宰相丙吉一次外出,見有人打群架,死傷不少,丙吉不予理睬。后見牛在春天喘氣吐舌,卻頗為焦急,派人尋問其故。這些故事,后代傳為美談,認為是作為宰相者調和陰陽、明知大禮的舉動,詩詞中也多有贊美之詞。本支曲子卻對丙吉之舉不以為然,認為“人命關天地”,怎能“有司不問爾相推”;牛喘原因是“養得肥”,那么不如牽回去殺而食。筆調幽默詼諧,辛辣有力,抨擊了封建統治者不恤百姓疾苦、不顧百姓死活的罪惡本質,諷刺深刻,有很高的現實意義。
【注釋】
①宰執——宰相。
②燮理陰陽——即調理陰陽。
③有司——主管官吏,此當指長安令、京兆尹等。爾,你,指丙吉。
④牛喘非時——春天不熱,牛不應該喘氣吐舌,故曰“非時”。
⑤堂食——猶言“公家飯”。
董卓,巨饕①,為惡天須報。一臍然出萬民膏②,誰把逃亡照?謀位藏金,貪心無道,誰知沒下梢③。好教,火燒,難買棺材料。
【題解】
董卓,字仲穎,東漢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后漢書·董卓列傳》載,董初為涼州豪強,他人朝誅殺宦官,殺少帝及何太后,立獻帝,被封為太師。董卓篡權,生靈涂炭。后王允設計,董為呂布所殺。傳說董身體肥碩,陳尸于街,時值天熱。尸體脂油流于地,守吏晚上在他肚臍上點燈,光明達旦,如是積日,本支曲所詠即此事。曲中借民間傳說,對歷史和現實中魚肉人民的暴君、豪賊進行了有力的鞭撻。作者以反嘲的語氣,作嚴正的批判,指出作惡多端的人決沒有好下場,全曲充滿了激越的斗爭精神。
【注釋】
①饕(tāo)——貪財者。
②然——同“燃”。
③沒下梢——沒有好下場。
【雙調】慶東原
西皋亭適興
興為催租敗①,歡因送酒來②,酒酣時詩興依然在。黃花又開③,朱顏未衰,正好忘懷。管甚有監州④,不可無螃蟹⑤。
【題解】
西皋亭位于浙江杭州皋亭山之西,作者晚年隱居杭州,西皋亭可能為其居所。題《西皋亭適興》共四首,此為第二首。曲中表現了作者不媚權貴、放縱性情以適興的思想感情。篇末點出主題:應趁著秋月美景及時行樂,管什么監州監視。本曲用典自然貼切曲詞流暢,作者駕馭語言能力是嫻熟而又高超的。適興,即興而作。
【注釋】
①“興為”句——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四載,臨川謝天逸寄書潘大臨問有無新作,潘答書曰:“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氛所蔽翳,昨日閑臥,聞攪林風雨聲,欣然起,題其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租人至,遂敗意。”
②“歡因“句——《宋書·陶潛傳》載,重陽三日,花中無酒,陶淵明于菊叢中兀坐,適江州刺史王弘送酒,陶遂即歡飲至醉而歸。
③黃花——菊花。
④監州——官名,通判的別稱。宋初各州設立,為知州之佐,對地方官起監督作用,故稱監州。
⑤“不可”句——宋錢昆,性好蟹,嘗求補外職,曰:“但得有蟹無通判處,足慰夙愿也。”蘇軾《金門寺中見李西臺與二錢唱和四絕句戲用其韻跋之》詩:“欲問君王乞符竹,但憂無蟹有監州。”
【雙調】楚天遙過清江引
花開人正歡,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時醒,人老歡難會①。一江春水流②,萬點楊花墜。誰道是楊花③,點點離人淚。〔清江引〕回首有情風萬里④,渺渺天無際。愁共海潮來,潮去愁難退。更那堪晚來風又急⑤。
【題解】
“楚天遙過清江引”,此為帶過曲,由“楚天遙”與“清江引”兩支曲子組成。
“楚天遙”屬雙調宮曲調,正格句式為11個五字句,隔句押韻,與詞牌“生查子”相同。只在帶過曲中使用,無單獨使用者。“清江引”又名“江兒水”,既可與他曲合為帶過曲,亦可單獨使用,凡五句五韻。本支曲子化用李煜、蘇軾、李清照詞意,但并無牽強堆積之弊。句句描寫春景,又句句是在言春愁;春景春愁,情景交融,活脫自如。
【注釋】
①會——遭逢,碰到。
②一江春水流——南唐李煜《虞美人》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③“誰道是”二句——宋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④“回首”四句——語意從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中化出,蘇詞曰:“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⑤“更那堪”句——宋李清照《聲聲慢》詞:“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有意送春歸,無計留春住①。明年又著來,何似休歸去。桃花也解愁,點點飄紅玉②。目斷楚天遙③,不見春歸路。〔清江引〕春若有情春更苦④,暗里韶光度⑤。夕陽山外山⑥,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⑦。
【題解】
本支曲子化用歐陽修、黃庭堅等人詞意及李賀、戴復古等古人詩意,抒寫惜春、傷春之情。感情纏綿往復,一唱三嘆,曲詞文采斐然,語言暢達。
【注釋】
①“無計”句——宋歐陽修《蝶戀花》詞:“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②紅玉——喻飄墜的桃花。
③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④“春若有情”句——化用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詩:“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意。
⑤韶光——美好的時光。
⑥“夕陽”二句——套用宋戴復古《世事》詩:“春水渡傍渡,夕陽山外山。”句。傍,同“旁”。
⑦“不知”句——套用宋黃庭堅《清平樂·晚春》詞:“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句。
上一篇: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題解|注釋|鑒賞
下一篇:貫云石《元曲作品選》題解|注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