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中山
極目的山瘦得像入冬駱駝的脊項
怪難堪卻仍要肩負這一天風雨的
而你小屋的淚卻接成長行
門的嘴唇緊閉
快觸發太陽的憤怒呀
你發霉的記憶需要曝曬
向明
從這首詩的表層看,它描繪了一幅雨天風景:飄搖的一天風雨,極目望去,一列山如入冬駱駝的脊項,瘦弱不堪,肩負沉重的風雨。入眼,有一座小屋,孤零零地立于風雨中,雨水如淚水接成長行從屋頂流下,小屋的門閉合著,如兩瓣嘴唇……
詩展示于我們眼前的畫面淋漓而朦朧,就好象一幅潑墨寫意,乍一看并不能領略。然而詩與畫是相通的。蘇東坡曾說過:“詩是有聲的畫,而畫又是無聲的詩”。透過詩歌意象組成的畫面表層及詩人的畫外音我們便捕捉到了詩的內在信息。
畫面雖朦朧,但基調和氛圍卻是清楚的,即畫面灰暗,基調沉郁,從畫面中我們聽到了風聲、雨聲,還聽到了風雨中的聲聲哭泣。多么壓抑的氣氛,又是多么沉悶的環境,在這里只有痛苦的忍受,只有無言的苦泣,太沒有自由、太難堪了!在這里人的記憶會發霉,人會窒息的!詩人不得不以強烈的畫外音來喚醒這環境,他大聲疾呼:“快觸發太陽的憤怒呀/你發霉的記憶需要曝曬?!敝挥刑柌攀侨祟惖母R簦识娙嗽谶@里歡呼太陽,希望太陽去驅散一天風雨的陰晦,去曝曬封閉中的霉氣。試想,發了霉的記憶是什么?那便是過去!過去的只能成為歷史,若記憶停留在過去,那就永遠不會前進!社會不斷來到“今天”,人類需要“明天”,而昨天只能留給歷史。詩人在這首詩中所要表達的不就是這種心聲嗎?
這首詩采用了一組象征性意象構成了一幅朦朧的畫面,表達了一種宛曲的心聲。尤其是意象產生的畫面與詩所構成的意境相分離,表面的無聯系,更給人以模糊感,從而給詩人的感情蒙上一層薄紗,造成一種神秘感。詩以畫與畫外音相組合的電影表達手法加強了抒寫心靈的效果,恰到好處地展示了詩人內在的情感。
上一篇:雨后
下一篇:雨季來臨